2023-2024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3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2.(3分)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3分)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
C.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中秋时节月光皎洁,所以月亮是自然光源
4.(3分)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3分)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阻断噪声传播
6.(3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3分)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3分)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学生听到的“狮吼声”是通过    传播的,听起来震耳欲聋的“狮吼声”说明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酒杯被震碎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9.(3分)小新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为了减小    ,他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硬币的直径测量了4次,测量的数据为2.46cm、2.48cm、2.69cm、2.4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除去错误的数据后,硬币的直径应为    。
10.(3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前两空均需选填三个选项)。这四个波形图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波形图。
11.(3分)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教室黑板“反光”是光照到黑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2.(3分)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其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13.(3分)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14.(3分)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由红、   、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三、作图题。(共7分)
15.(4分)请在甲、乙两图中画出各种情况的反射光线。
16.(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17.(6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剪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在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实”或“虚”)像。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和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18.(6分)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AO,并找到反射光线OB,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实验中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实验中,从实验室的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谁都不能做到。原因是反射时,   。
19.(7分)小明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两块(一块厚度为1mm、一块厚度为2mm)、刻度尺、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形相同的棋子E和F,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多次测量,可怎么测量物距也不等于像距,这可能是因为    ,为了得出较准确的实验结论,在实验中应该选用厚度为    (选填“1mm”或者“2mm”)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3)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看到的应该是图中的    (选填“A”“B”“C”)种情形;
(4)平面镜成像中,若玻璃板倾斜,则会看到的现象是像    (选填“偏高”、“偏低”、“偏高或者偏低”),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的“棋子E”是光线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5)小明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板粘在棋子F一侧的玻璃上,则棋子E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成像。
五、计算题。(共13分)
20.(6分)电闪雷鸣的天气里,小明从看到耀眼的闪光4s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则打雷处距离小明多少米?(假设v声=340m/s)。
21.(7分)要区别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则障碍物至少距离声源多少米以上才能在声源处听到回声?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9分)
22.(6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做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Hz到    Hz。低于20Hz的声音叫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音具有    (选填“信息”或“能量”)。
(3)宇航员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23.(6分)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等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音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则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
24.(7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组光学实验活动。
(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光斑的颜色是    。
(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如图丙所示,小明想通过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
(4)身高1.68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m,镜中的像高是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3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也不同;
(4)声音能传递信息。
【解答】解: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约为340m/s,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也不同,故C错误;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本质、声音的速度、响度和振幅的关系以及声音能传递信息。属于概念题。
2.(3分)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3分)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
C.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中秋时节月光皎洁,所以月亮是自然光源
【分析】(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在水中速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
(2)小孔成像、日月食、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3)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我们能看到本身不能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
【解答】解:
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中秋时节月光皎洁,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亮表面发生了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中对于光在玻璃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可能我们不一定记得,但光的传播需要介质肯定是错误的,所以不用纠结A选项。
4.(3分)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的影子;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虚像;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阻断噪声传播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属声学基础题。
6.(3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分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CD、电动牙刷刷牙、清洗眼镜片、除去人体内的结石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ACD错误;
B、给金属工件探伤,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与信息和能量,属于基础知识。
7.(3分)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台灯发出的光照到玻璃上,玻璃表面反射台灯发出的光射入人眼,由于人感受到的反射光太强,所以感到刺眼,可见如将台灯移至人的侧旁,即可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解答】解:小明晚上学习的时候,铺在写字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实际上这些刺眼的亮光并非玻璃本身发出的,而是玻璃表面反射台灯发出的光所致。这些光之所以刺眼,是由于人感受到的反射光太强,一般这是由于台灯可能正好在人的正前方,从而有较强的反射光朝人反射。可见如将台灯移至人的侧旁,即可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而对于通常以右手写字的人来说,则应将台灯移至其左臂外侧最好(因为如果台灯在右臂外侧时,则在写字时右手的影子会落在人正前方的台面上,影响看书和写字)。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这一知识点,此题的情景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而我们可以通过实践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要求学生利用我们学过的光学知识来解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3分)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学生听到的“狮吼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听起来震耳欲聋的“狮吼声”说明  响度大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酒杯被震碎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 和音色;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我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1)学生听到的“狮吼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听起来震耳欲聋的“狮吼声”说明响度大;
(3)“狮吼声”震碎了酒杯。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空气;响度大;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声音的传播及声与能量,是一道基础题。
9.(3分)小新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为了减小  误差 ,他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硬币的直径测量了4次,测量的数据为2.46cm、2.48cm、2.69cm、2.4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69cm 。除去错误的数据后,硬币的直径应为  2.48cm 。
【分析】(1)多次测量球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解答】解:
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2.69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中的准确值不同,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要把该数据去掉;
物体的长度为≈2.48cm。
故答案为:误差;2.69cm;2.48cm。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10.(3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A、B、D 的音调相同, A、B、C 的响度相同(前两空均需选填三个选项)。这四个波形图属于  乐音 (选填“乐音”或“噪声”)波形图。
【分析】(1)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
(2)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
(3)从物理的角度看,振动规则的声音属于乐音。
【解答】解:A、B、D的波形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A、B、C的波形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这四个波形图的波形振动规则,属于乐音的波形图。
故答案为:A、B、D;A、B、C;乐音。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概念,属基础题目。
11.(3分)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教室黑板“反光”是光照到黑板上发生了  镜面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当黑板表面太光滑时,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黑板“反光”现象。
故答案为:不会;遵循;镜面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12.(3分)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  实 (选填“实”或“虚”)像,其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
【解答】解: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直线;实;无关。
【点评】此题考查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关键是掌握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13.(3分)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入射角为 55° ,反射角为 55° ;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90° 。
【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以及法线和镜面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入射角;
(2)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
【解答】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线与平面镜成35°角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90°﹣35°=5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5°。
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10°,入射角为55°﹣10°=45°,反射角也为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即夹角为45°+45°=90°。
故答案为:55°;55°;9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定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14.(3分)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由红、 绿 、 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色散 ,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分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解答】解: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
故答案为:绿;蓝;色散。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作图题。(共7分)
15.(4分)请在甲、乙两图中画出各种情况的反射光线。
【分析】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
【解答】解:分别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作图,属于基础题。
16.(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17.(6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剪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在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实 (选填“实”或“虚”)像。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  孔的形状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甲 和  丙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  太阳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分析】(1)蜡烛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射在半透明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实像;
(2)(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解答】解:(1)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2)甲图和乙图中孔的形状不同,物体(蜡烛焰)形状相同,所成的像形状相同,由此可见: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的关系。
(3)甲图与丙图中物体的形状不同,小孔的形状相同,所成的像形状不同,由此可见: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故答案为:(1)倒立;实;(2)孔的形状;(3)甲;丙;(4)太阳。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特点,以及像物大小关系的判断,认真审题,仔细观察,从题干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8.(6分)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AO,并找到反射光线OB,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实验中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得到普遍规律 。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在纸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实验中,从实验室的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谁都不能做到。原因是反射时, 光路是可逆的 。
【分析】(1)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我们要分别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还有反射光线、入线光线、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等。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于生活中的不同的地方;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多次改变入射角光线的角度,通过多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实验中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2)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从实验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说明光照到纸板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谁都不能做到,原因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等于;得到普遍规律;(2)不能;在;( 3)漫;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难度不大。
19.(7分)小明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两块(一块厚度为1mm、一块厚度为2mm)、刻度尺、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形相同的棋子E和F,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多次测量,可怎么测量物距也不等于像距,这可能是因为  没计算玻璃板的厚度 ,为了得出较准确的实验结论,在实验中应该选用厚度为  1mm (选填“1mm”或者“2mm”)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3)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看到的应该是图中的  B (选填“A”“B”“C”)种情形;
(4)平面镜成像中,若玻璃板倾斜,则会看到的现象是像  偏高或者偏低 (选填“偏高”、“偏低”、“偏高或者偏低”),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的“棋子E”是光线经玻璃板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5)小明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板粘在棋子F一侧的玻璃上,则棋子E  能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成像。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物距应该是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像距应该是像B到镜面的距离;
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实验时,玻璃板倾斜,不能使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F完全重合;光线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
(5)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镜成虚像。
【解答】解: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多次测量,可怎么测量物距也不等于像距,是因为没计算玻璃板的厚度;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棋子E横放,棋子E的像也横放,如图B;
(4)如果把平面镜放置倾斜了,不论怎么移动蜡烛F都不能与蜡烛E的像重合,像会偏高或者偏低;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E”,实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用一块不透明的纸粘在蜡烛B一侧的玻璃上,则蜡烛A的能继续成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没计算玻璃板的厚度;1mm;(3)B;(4)偏高或者偏低;反射;(5)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五、计算题。(共13分)
20.(6分)电闪雷鸣的天气里,小明从看到耀眼的闪光4s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则打雷处距离小明多少米?(假设v声=340m/s)。
【分析】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根据得到:s=v声t=340m/s×4s=1360m。
答:打雷处距离小明1360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1.(7分)要区别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则障碍物至少距离声源多少米以上才能在声源处听到回声?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路程,障碍物与声源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解答】解:由v=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0.1s=34m,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与声源的最小距离:L=s=×34m=17m。
答:障碍物至少距离声源17m以上才能在声源处听到回声。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回声测距,是一道基础题。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9分)
22.(6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做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20 Hz到  20000 Hz。低于20Hz的声音叫  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音具有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3)宇航员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叫超声波。
(2)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20;20000;次声波;(2)能量;(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和声的应用。
23.(6分)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等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粗细 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ab 两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音的  音调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松紧程度 来实现的。
(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则琴弦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分析】(1)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1)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材料和长度相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
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需使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因此需选择a和b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
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3)用大小不同的力来弹奏,琴弦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大小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1)粗细;ab;控制变量法;(2)音调;松紧程度;(3)响度。
【点评】掌握弦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
24.(7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组光学实验活动。
(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光斑的颜色是  红色 。
(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 蓝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如图丙所示,小明想通过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同一直线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4)身高1.68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6 m,镜中的像高是  1.68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透明物体可以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能透过红光;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光照射到白纸上时,我们会看到红色;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当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小明想通过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3m,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3m×2=6m;
由他身高1.68m可得镜中的像高也是1.68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1)红色;(2)蓝;(3)同一直线;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6;1.68;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光的三原色、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等知识,属于光学基础题。
第1页(共1页)

  • 2023-2024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