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物理
2023 年 12 月
满分 100 分, 时间 80 分钟, 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 共 24 分)
1. 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O 是入射光, OA 是反射光
B. AO 是入射光, OC 是折射光
C . ∠AOM 是入射角, ∠BON 是反射角
D. 光若沿 CO 入射, 将沿 OA 和 OB 射出
2. 下列四个现象中, 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平静水面下树木的倒影 B. 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C. 放在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 D. 爷爷戴上老花眼镜的时候, 看上去眼睛特别大
3. 手机里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4. 如图所示, 通过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 看到的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5. 下列应用中涉及到的光学元件, 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A. 放大镜 B. 潜望镜 C. 近视眼镜 D. 汽车前灯反光装置
6. 夏日下午, 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硒, 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 你认为停
车的最佳位置是
A. 停车区① B. 停车区② C. 停车区③ D. 停车区④
7. 如图所示, 平面镜 M 直立在水平地面上, 长 6cm 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 笔尖
离平面镜 10cm, 现铅笔以 2cm/s 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 则
初二物理 第 1 页 共 8 页
A. 铅笔的像为虚像, 且尖端朝右 B. 将 M 逆时针转 45° , 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下
C. 在面镜的过程中, 铅笔的像变大 D. 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第 6 题
第 7 题
第 8 题
8. 如图所示,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的目标, 以下操作不可行的是
A. 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 B. 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 平面镜绕入射点时逆针旋转一定角度 D. 入射点不变, 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9.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束光射向凸透镜, 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B. 从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一定平行主光轴
C. 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D.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10.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使物距依次为 10cm、 16cm 和 22cm, 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 放大的
实像和缩小的实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f 满足关系式
A. f<10cm B. 10cm<f<16cm C. 10cm<f<11cm D. 16cm<f<22cm
11.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 400km 的“ 天宫” 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 给同学们展示了
一堂精彩的科学课。 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 “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
C. 王亚平远离“水球” 时, 她的像会变大
D. 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12. 图中 M 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镜离地面的距离可调节. 甲、 乙二人站在镜前, 乙离镜的距离 为甲离镜的距离的 3 倍, 如图所示. 二人略错开, 以便甲能看到乙的像. 以 L 表示镜的长度, h
表示乙的身高, 为使甲能看到镜中乙的全身像, L 的最小值为
A. h/3 B. h/4 C. 3h/4 D. h/2
初二物理 第 2 页 共 8 页
二、 填空题(每空 1 分, 共 30 分)
13.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 如“潭清疑水浅”, “池水照明月”, 这两句诗说的分别是
光的 现象和光的 现象 .
14. 小明为辨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 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 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 在 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 其操作正确的是 (选择“A”或“B”). 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
示(d1<d<d2). 其中, 形成甲光斑的是 (选填“ 凸”或“ 凹”) 透镜 .
15. 如图所示,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 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范围为 ab, 位
于光屏 a 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选填“红”或“紫”) 色. 光屏应选择白色光屏, 理由是 .
第 14 题
第 15 题
16. 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 如图所示. 盒底上放标本、 盒盖上嵌入一个 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 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 放大的像、 盒高 h
合理的是 (选填“ 12”、 “ 18”或“30”) cm .
17.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 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 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
如图所示, 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 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L. 你认为凸 透镜的焦距f (选填“可能大于 ”、 “等于 ”或“一定小于 ”) 距离 L. 然后小华将
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 如果光斑变大,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一定 (选填“大于 ”、“等于 ”
或“ 小于 ”) 刚才测得的距离 L .
第 16 题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18.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 其主要构成有发光灯泡、 散热电扇以及透镜组和平面镜等 .
初二物理 第 3 页 共 8 页
(1) 如图所示, 凸透镜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把像呈现到竖直的屏幕上, 而
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 、 像.如果凸透镜的焦距 f=20cm,那么图中 h 的范围为 .
A. h<20cm B. h=20cm C. 20cm<h40cm
(2) 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 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选填
“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
19. 在天宫课堂中, 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 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 O 点. 一束 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 其中球心 O 与入射点 O1 的连线为法线. 则进入气泡球
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选填“①”、 “②”、 “③”或“④” ) .
20. 如图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 让光束斜射入装有水的杯中. 若光束沿 AO 斜射入 水面, 光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束进入水中后会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方向偏折. 当这束光斜射入杯中时, 会在杯底形成光斑. 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 逐渐 往杯中加水, 观察到杯底的光斑 (选填“ 向左”、 “ 向右”或“不会”) 移动. 在 B 侧下方 垫一个小木块 C,使水杯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折射光线 (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
“方向不变”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
甲 乙
第 20 题 第 21 题 第 22 题
21. 如图所示, 线段 AB 为一 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等于 cm. 当物体距透镜 30cm 时, 物体所成像的性质可以应用于 (选填“放大
镜”、 “ 照相机”或“幻灯机”) .
22. 正午时, 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 小明取一 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 在距透镜 15cm 的地面上得
到一个光斑, 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 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 光斑变小. 透镜的焦距是
cm. 他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 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又将一不
_____
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乙中虚线处, 则此时人眼 (选填“ 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
23.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
状体, 并与注射器相连, 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
初二物理 第 4 页 共 8 页
(1) 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 水透镜、 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 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如
图乙所示,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该像是倒立、 的 像 .
(2) 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 吸取”) 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 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 像变模糊了. 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说明近视眼将
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 .
(3) 若光屏不动, 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透镜。 24. 小红用镜头可伸缩的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 为了拍摄照片乙, 相机应适当 (选填
“靠近”或“远离”) 蝴蝶, 镜头略 (选填“ 向内缩”或“ 向外伸”) .
第 23 题
三、 作图题(每题 2 分, 共 8 分)
第 24 题
25. (1) 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和量角器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玻璃砖和量角器按如图甲 所示放置, 圆心重合在 O 点. 入射光线 AO 沿图示位置从玻璃砖内射向玻璃砖和空气的分界
面. 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 BO 和标出折射角 β .
(2) 如图乙, 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 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 一条光线从左
侧面垂直射入, 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入并射出的折射光路图 .
(3) 如图丙所示, 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
(4) 如图丁是点光源 S 发出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请画出平面镜所在位置,
并补全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
(

)甲
四、 解答题(共 38 分)


26. (7 分) 如图所示,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 明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A.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
B. 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 发现该蜡烛与被
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
初二物理 第 5 页 共 8 页
C.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 重复以上实验, 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
D. 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 .
(1) 以上实验步骤, 合理的顺序是 .
(2)用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步骤 C 的实验目的是 .
(3) 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 观测到蜡烛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
两个清晰的像, 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 A 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次反射、
次折射形成的, 若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cm, 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
(4) 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 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 其中能够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7. (8 分) 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 水、 水
槽、 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 等器材, 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
(1) 使用光屏, 是为了使光发生 显示光路, 用可折转的光屏, 便于观察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是否 .
(2)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点为 O 点, 不断改变入射角, 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 将实验 结果画在图丙中, 其中 1 和 1′、 2 和 2′、 3 和 3′、 4 和 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 光线的位置。 由此可得出,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且 折射角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折射角的增大值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的增大值,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 折射角等于 度 .
(3) 图丙中当激光笔从水中沿 3′方向射入 O 点, 则折射光线将会与 (选填“ 1”、 “2”、 “3”
或“4”) 重合, 说明折射时光路是 的 .
28. (10 分)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 凸透镜、 蜡烛、 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如图甲所示, 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 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初二物理 第 6 页 共 8 页
(2) 实验时, 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线, 应先将烛焰和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
, 目的是 .
(3) 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20cm刻度线处, 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 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
晰的像. 撤去光屏, 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 (选填“ 能”或“不能”) 观察到发光 物体的像. 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 “投影仪”或“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
规律工作的 .
(4) 在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 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 把凸透镜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 到刻度值为 cm 时, 发现光屏上又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 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距
离 5cm, 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 要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 则可以把光屏
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距离 S′, 则 S′ 5cm (选填“>”、 “<”或“=”) .
(6) 若仅将图乙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 焦距稍大的凸透镜, 则需将光屏 (填
“ 向左”或“ 向右”) 移动才能出现清晰的像 .
29. (5 分) 小明学习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后, 知道了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他发现左右两个镜片 的度数不同, 那么远视眼镜镜片的度数与其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同一物
体经度数不同的镜片所成的实像, 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
镜片度数 序号 物距/米 像距/米 成像大小
250 度 1 0.60 1.20 放大
2 0.80 0.80 等大
3 1.00 0.67 缩小
200 度 4 0.80 1.33 放大
5 1.00 1.00 等大
6 1.50 0.75 缩小
100 度 7 ① ② 等大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 与 4 或 3 与 5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 物距相同, 眼镜镜片的度
初二物理 第 7 页 共 8 页
数越大, 像距 .
(2) 小明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序号 2、 5 的数据, 得出 250 度镜片的焦距是 米, 据
此他得到镜片度数和焦距的数量关系为 .
(3) 表格中的数据①为 ②为 (有效数字与表格中已有的数字保持一致) .
30. (6 分) 如图甲所示, 小明在探究光折射现象时, 将一束入射
角为 50° 的光线斜射入杯中, 在杯底形成光斑, 然后逐渐往杯中
加水, 观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 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
产生了兴趣. 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 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
值”定义为“偏折比”. 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小明对影响“偏
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1: 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
2: 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 3: 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
(1) 图甲实验中, 测得折射角为 35° , 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
(2) 你认为猜想 1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是: .
(3) 为了探究猜想 2, 小明只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 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如图乙所示), 杯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位置重合. 对比可知: 在相同条件下, 油对光的“偏折比”
比水对光的“偏折比” (选填“大”或“小”) .
(4) 为了探究猜想 3, 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 蓝色激光, 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
光的“偏折比”大 .
(5) 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 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0.8, 则
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
31. (1 分) 如图所示, 一 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凸透镜位置固定. 当点光源位于 A 点
时, 它的像在 B 点; 当点光源位于 B 点时, 它的像在 C 点. 则凸透镜位于 . (选
(

“A
的左侧


“A

B
之间


“B

C




“C
的右侧


)32. (1 分) 照相时, 选择不同的"光圈" 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 以控制镜头 的进光时间. 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 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 得到好照片. 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 在“快门“ 一行中, “ 15”表示 快门打开的时间是 1/15 秒, 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 “ 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
焦距的 1/16. 依此类推, 计算快门 60 对应的光圈一行的数字为 .
光圈 16 11.3 5.5 3.9 2.8 2.3
快门 15 30 60 125 250 500 750
初二物理 第 8 页 共 8 页

  •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