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物理
考试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题 4 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电子被加速器加速后轰击重金属靶时, 会产生射线,可用于放射治
疗。图甲展示了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其原理如图乙所示:从阴极
射线管的阴极 K 发射出来的电子(速度可忽略), 经电势差的绝对值为
U 的电场加速后获得速度 v,加速电场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d,不计电子
所受重力。下列操作可使 v 增大的是( )
A. 仅增大 U B. 仅减小 U C. 仅增大 d D. 仅减小 d
2. 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多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设备的安全识别, 采集指纹的场景如图所示。传感器半 导体基板上有大量金属颗粒,基板上的每一点都是小极板,由于指纹凹凸不平,凸点处与凹点处分别与半 导体基板上的小极板形成正对面积相同的电容器, 使每个电容器的电压保持不变, 对每个电容器的放电电
流进行测量,即可采集指纹。指纹采集过程中( )
A. 指纹的凹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远, 电容大
B. 手指挤压基板的绝缘表面,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大
C. 指纹的凸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近,电容小
D. 手指挤压基板的绝缘表面, 电容器带电荷量减小
3. 如图所示, 实线为某电场的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已知 C 为线段 AB 的
中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 B 点的电场强度
B. A 点电势小于 B 点电势
C. A、 C 间电势差大于 C、 B 间电势差
D. A、 C 间电势差等于 C、 B 间电势差
4. 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蹦床的反弹在空中展示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 有“空中芭蕾”之称。 一名质量为 60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 3.2m 高处自由落下, 与网接触 0.8s 后竖直向上蹦回到离水平网面 1.8m 高 处。运动过程不考虑肢体动作对重心的影响重力加速度 g=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与蹦床接触过程中,蹦床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1050N
B. 人与蹦床接触过程中, 蹦床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1650N
C. 从开始下落到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 重力对人的冲量大小为840N . s
D. 从开始下落到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对人的冲量大小为1050N . s
5. 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站在车上的人练习打靶,靶装在车上的另
一端, 如图所示。已知车、人、枪和靶的总质量为 M(不含子弹), 每颗
子弹质量为 m,共 n 发。打靶时枪口到靶的距离为 d。若每发子弹打入靶
中后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则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待打完 n 发子弹后, 小车将以一定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B. 待打完 n 发子弹后,小车应停在射击之前的位置
C. 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 小车所发生的位移相同, 大小均为
D. 若其中一发子弹的发射速度斜向上, 当子弹到达空中最高点时,小车的速度为零
试卷第 1 页,共 4 页
6. 静电植绒技术, 于 3000 多年前在中国首先起步,现代静电植绒于
50、 60 年代在德国首先研制出并使用,如图所示为植绒流程示意图,
将绒毛放在带负电荷的容器中, 使绒毛带负电,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
加恒定的电压, 绒毛成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 带电极板带负电
B. 绒毛在飞往需要植绒的物体的过程中, 电势能不断增大
C. 若增大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的距离,植绒效果会更好
D. 质量相同的绒毛, 带电荷量越多,到达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时速率越大
7. 某炮兵连进行实训演习, 一门炮车将一质量为 m 的炮弹,以初速度 v0 、与水平面成 60°的倾角斜向上发 射,到达最高点时炮弹爆炸成两块碎片 a、 b,它们此时的速度仍沿水平方向, a、 b 的质量之比为 2: 1,
经监控发现碎片 b 恰沿原轨迹返回, 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爆炸后碎片 a 的初速度为 B. 碎片 a、 b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2: 1
C. 碎片 a、 b 落地速度大小之比: 2 D. 炮弹爆炸后增加的动能为 mv0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漏选得 3 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8. 生活即物理,有关生活实际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球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推力
B. 喷灌装置的自动旋转利用了反冲原理
C. 船舷和码头悬挂一些旧轮胎, 可以在船靠岸时增加接触时间, 增大码头对船的撞击力
D. 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在水泥地上比落在草地上容易碎,其原因是玻璃杯落在水泥地上动量变化量大
9.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为 r, L1、 L2 为两只完全相同且阻值恒定的灯
泡, R 为光敏电阻(光照越强, 阻值越小), 闭合开关 S 后, 随着光照强度逐
渐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1 逐渐变暗, L2 逐渐变亮 B. L1 逐渐变亮, L2 逐渐变暗
C. 电源内部消耗的总功率不变 D. 电源的路端电压变大
10. 在图甲的直角坐标系中, x 轴上固定两个等量的点电荷 M、 N,距坐标原点 O 均为 L, y 轴上有P1、
P2、 P3 三点,其纵坐标值分别为 L、 L、 L。 y 轴上各点电场强度 E 随 y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 示,图中 0~ L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a, 0 ~ L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b、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
负电粒子, 由 P1 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
y 轴负方向运动, 则( )
A. M、 N 都是正电荷
B. 带电粒子在 P1 的电势能小于在 P3 的电势能
C. 带电粒子运动到 P3 位置时动能为q (b + a)
D. 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为
试卷第 2 页,共 4 页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两小题,共 16 分)
11. 某实验小组使用多用电表和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长度为80.00cm 电阻丝的电阻率, 该电阻丝的电阻值约 为100 ~ 200Ω ,材料未知。实验过程如下:
(1)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电阻丝的直径, 示数如图(a) 所示。该电阻丝的直径为 mm。 (2) 对多用电表进行机械调零。
(3) 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 倍率的电阻挡(填“ 1 ”“ 10 ”“ 100 ”或“ 1k ”)。 (4) 将黑、红表笔短接, 调节欧姆调零旋钮, 使指针指在电阻挡零刻度线。
(5) 将黑、红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丝两端,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b) 所示。该电阻丝的电阻值为 Ω 。
(6) 测量完成之后, 将表笔从插孔拔出, 并将选择开关旋到“OFF”位置。
(7) 实验测得的该电阻丝电阻率为 Ω . m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12. 小明同学尝试测量电瓶车上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并探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P。
(1) 已知电源内阻比较小,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为了使电压表示数变化比较明显, 小明在思考后将
R0 = 7Ω 的定值电阻串入电路中, 如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解决了问题。
(2) 选定设计的实验电路,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 R 阻值, 读出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 U 和 I, 由将测 得的数据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U I 图像。蓄电池的内阻r0 = Ω , 电源的电动势为 V
(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3) 该同学分析了实验中由电表内阻引起的实验误差。下图中,实线是根据本实验的数据描点作图得到
的U I 图像:虚线是该电源在没有电表内阻影响的理想情况下所对应的U I 图像。则可能正确的是
试卷第 3 页,共 4 页
A.
B. C .
D.
四、计算题(3 小题,共 38 分)
13.(12 分) 如图平行金属板长为 L, 一个带电为+q,质量为 m 的粒子以初速度 v0 紧贴上板垂直射入电 场,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末速度恰与下板成 60o 角,粒子重力不计。
求:
(1) 粒子末速度大小;
(2) 电场强度;
(3) 两极板间的距离。
14.(12 分) 如图所示, 倾斜粗糙的 AB 轨道与水平光滑的 BC 轨道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上有一个轻弹簧, 轻弹簧的左端与墙壁相连,右端与质量为 m2=2kg 的小物块 Q 相连接,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在 A 处由静止 释放一个质量为 m1=2kg 的小滑块 P, 小滑块 P 与 Q 发生碰撞后以共同速度运动, 但 P 与 Q 不粘连。已知 AB 轨道长为 L=4m, AB 段与水平面的夹角 θ=37° , 小滑块 P 与 AB 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 且通过 B 点时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 g=10m/s2, sin37°=0.6, cos37°=0.8)。求:
(1) 小滑块 P 第一次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vB;
(2) 轻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p;
(3) 小滑块 P 第一次返回斜面上距 B 点的最大距离 s。
15.(14 分) 如图所示, 水平的长直轨道上 P 点左侧存在电场强度为 E=0.5V/m 的匀强电场, 材料不同的 两个小物块 M、 N 静止在轨道上, 其中质量为 m1=1kg 、带电荷量为+q=4C 的 M 与轨道摩擦力很小忽略 不计, 质量为 m2=3kg 的 N 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μ=0.2 且不带电静止于 P 点, 滑块 M 位于 P 点左侧与 P 相 距x0 =4m 处。现由静止释放滑块 M, 一段时间后滑块 M 运动到 P 点,在 P 点与滑块 N 第一次发生碰撞,
M 与 N 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求:
(1) 滑块 M 在 P 点发生碰撞前的速度 v1;
(2) 第一次发生碰撞过后, M 与 N 各自速度减小为零所用的时间 t1 和 t2;
(3) 最终 N 停下来的位置距离 P 点的距离 x3。
试卷第 4 页,共 4 页
参考答案:
1. A【详解】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可得 eU = mv2 解得v = 易知可使 v 增大的
操作是仅增大 U。故选 A。
2. B【详解】AC. 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 C =
指纹的凹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远,电容小。指纹的凸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近,电容大。故 AC 错 误; BD. 同理,手指挤压基板的绝缘表面,电容变大,由 C = 可知极板间电压不变,电容 器带电荷量增大。故 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
3. C【详解】A. 电场线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A 点处电场线分布比 B 点处 密集一些,因此 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 A 错误; B.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A 点
电势高于 B 点电势, B 错误; CD. 根据 U = Ed 由于 A、 C 间的电场强度大于 C、 B 间的电场强
度,而dAC = dCB 可知, A、 C 间电势差大于 C、 B 间电势差, C 正确, D 错误。故选 C。
4. B【详解】AB. 设人自由下落与网接触瞬间,所用时间为t1 ,速度为v1 ,则h1 = gt12 v1 = gt1
解得t1 = 0.8s v1 = 8m/s 设人竖直弹起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2 ,弹起瞬间速度大小为
v2 ,则根据逆向思维分析有h2 = gt22 v2 = gt2 解得t2 = 0.6sv2 = 6m/s
设人与蹦床接触过程中,蹦床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 F ,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 (F mg)t = mv2 ( mv1 ) 解得F = 1650NA 错误, B 正确;
CD. 从开始下落到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对人的冲量 I = mg(t1 + t2 + t) = 1320N . s CD 均错误。故选 B。
5. C【详解】AB. 子弹、枪、人、车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子弹射击前 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子弹射入靶后总动量也为零,故小车仍然是静止的。在子弹射出枪口到 打入靶中的过程中,小车向右运动,所以第 n 发子弹打入靶中后,小车应停在原来位置的右 方。待打完 n 发子弹后,小车将静止不动,故 AB 错误; C. 设子弹出口速度为 v,车后退速 度大小为 v' ,以向左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0 = mv M + (n 1)mv, 故车后退位移大小为 Δs = v't = 故 C 正确; D. 若其中一发子弹的
发射速度斜向上, 当子弹到达空中最高点时, 子弹在水平方向有速度, 由子弹、枪、人、车组
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知,小车的速度不为零,故 D 错误。故选 C。 6. D【详解】A. 带电极板吸引带负电的绒毛,则其带正电。故 A 错误;
B. 绒毛在飞往需要植绒的物体的过程中,绒毛在加速运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不断减 小。故 B 错
C. 植绒效果主要由容器和极板间的电势差决定。若增大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的距离,而电
答案第 1 页,共 3 页
(
1
2
) (
2
mv
)势差不变,则植绒效果不变。故 C 错误; D. 由动能定理得qU =
可知,质量相同的绒
毛,带电荷量越多,到达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时速率越大。故 D 正确。故选 D。
7. C【详解】A. 炮弹上升到最高点时,只有水平速度v = v0 cos 60 = 发现碎片 b 恰沿原轨迹
返回,则爆炸后碎片 b 的速度大小为,方向与原方向相反,根据动量守恒
(
1 2
1
)2 mv0 = 3 mva 3 mvb 解得va = v0 故 A 错误; B. 爆炸后碎片 a、 b 均做平抛运动,落地时间相 同,则水平位移之比为爆炸后速度大小之比 2: 1,但他们竖直方向的位移大小相同,则位移 大小之比不为 2: 1,故 B 错误; C. 碎片 b 恰沿原轨迹返回,则落地时竖直速度大小为
vy = v0 sin 60 b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v0, a、 b 均做平抛运动,落地时间相同,落地时竖直速度大
小相同,则落地时 a 的速度大小为 v ' = = v0 故碎片 a、 b 落地速度大小之比:
答案第 2 页,共 3 页
2,故 C 正确; D. 炮弹爆炸后增加的动能 ΔEk =
(
mv
b
2
)2 2 1 1
3 mva + 2 3
1 2
2 mv =
mv02 故 D 错误。
8. AB【详解】A. 气球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推力,故 A 正确;
B. 喷灌装置的自动旋转利用了反冲原理,故 B 正确;
C. 船舷和码头悬挂一些旧轮胎,可以在船靠岸时增加接触时间,减小码头对船的作用力,
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故 C 错误; D. 玻璃杯两次与地面碰撞过程,初动量相同,末动量为 零,两次的动量变化量相同,但在水泥地上碰撞过程时间短,则动量变化的快,水泥地对玻 璃杯作用力较大,所以容易碎,故 D 错
9. BD【详解】ABD. 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敏电阻阻值增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电路中 总电流减小,则 L2 逐渐变暗,由 U = E Ir 知,路端电压增大,又 L2 两端电压减小,则 L1 两 端电压增大, L1 逐渐变亮,故 A 错误, BD 正确; C. 电路中总电流减小,电源内阻消耗的 总功率 P内 = I2 r 可得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减小,故 C 错误;
10. AD【详解】A. 根据图像可知两点电荷电性相同; 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负电
粒子,由 P1 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受到引力作用,所以
M、 N 带正电荷,故 A 正确; B. 带负电粒子从 P1 到 P3 电场力做正功,故电势能降低。 C. 图 乙中面积代表电势差,所以带电粒子运动到P3 位置时,电场力做功为 W = q (b a) 根据动能定
理可知,粒子运动到 P3 位置时动能为q (b a) ,故 C 错误; D. 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
(
1
2
) (
2
mv
)在 O 点,由动能定理得qb =
解得最大速度为v =
(
2
qb
m
)
11. 1.413~1.415 10 160 3.1410 4
12. A 1.0 6.0 C
13.(1)则有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如图所示,由图示可知v = = 2v0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有 L=v0t
答案第 3 页,共 3 页
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则有vy = v0 tan 60o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vy = v0
= t 联立解得 E =
tan 60o = v0 解得
(
d
=
t
=
L
)vy
2 2
(
解得
v
B
=
4m/s
)14.(1)对滑块 P,根据动能定理,有m1gLsinθ μm1gLcosθ = m1v
(2)对 P、 Q 碰后共同速度大小为 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B = (m1 + m2 )v 解得v = 2m/s
P、 Q 压缩弹簧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Ep = (m1 + m2 )v2 解得 Ep = 8J
(3) P、 Q 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 P、 Q 速度大小为 v, P、 Q 分离后,对 P,有
1 2
m1gs .sinθ μm1gs . cosθ = 0 2 m1v
15 .
解得s = 0.2m
(1) 对 M,根据动能定理可得qEx0 = mv 解得v1 = 4m/s
(2) M 与 N 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1 v1 = m1 v′1 + m2 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1 v = m1 v′ + m2 v′ 解得 v′1 = 2m/s 和 v′2 = 2m/s
碰后对 M 和 N 分别有动量定理得 qEt1 = 0 m1 v′1 和 μm2gt2 = 0 m2 v′2
解得 t1=t2=1s
(3)从 M 静止开始运动, 由于每次都是 N 静止等待 M 追上后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两者的 速率都是碰撞前 M 的速率一半, 到最终经过无数次碰撞 M 和 N 的速率将会无限趋近于零,
由于弹性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故 M 最初的电势能最终全部转化为 N 与地面摩擦所产生的热
量,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qEx0 = μm2gx3 解得x3 = m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