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庆新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庆新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1.(4分)2022年9月30日,我国空间站组合体首次利用转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舱“L”构型,如图所示。在转位过程中,若说问天实验舱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核心舱
C.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
D.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
2.(4分)下列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如图乙所示,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如图丙所示,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如图丁所示,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
3.(4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dm
B.中学生百米跑用时约为8s
C.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5μm
4.(4分)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5.(4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相遇
D.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6.(4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7.(4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响度都相同
C.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8.(4分)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大约还有多远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s,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
A.510m B.255m C.340m D.1020m
9.(4分)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并用小木棒敲击瓶口,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敲击时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10.(4分)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的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光屏移动到65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B.将光屏移动到65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C.将光屏移动到70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D.将光屏移动到70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1.(1分)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是以    为参照物(选填“榆堤”或“船”)。
12.(7分)声音能靠一切固体、   、和    作为介质传播出去。甲同学把耳朵贴在空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第一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的,第二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    中比在    中传播得    (快或慢)。
13.(2分)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于光的    ,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实”或“虚”)像,其位置在真实硬币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15.(3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40° 40°
(1)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2)若让光线沿FO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   。
16.(2分)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m/s。
17.(2分)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与甲音调相同的是    ,与甲响度相同的是    (选填“甲”、“乙”、“丙”)。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计6)
18.(2分)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大致画出AO的折射光线。
20.(2分)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19分)
21.(7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0m tAB=3s vAB=0.13m/s
sAC=0.80m tAC=5s vA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写公式)。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    适当移动。
(4)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C=   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BC段路程、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为    。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偏大”或“偏小”)。
22.(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10 10.20 12.10 15.10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棋子B与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5)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该实验应该在    (“明亮”、“较暗”)环境下进行。
23.(7分)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
(3)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   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①”“②”或“③”)。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五、计算题(22题7分,23题8分,共计15分)
24.(7分)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长1400m的大桥时,求:
(1)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运动的路程?
(2)火车完全通过此桥需要多长时间?
25.(8分)猎人在平行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右侧山崖340m,1.5s后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
(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多少米?
(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3)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庆新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1.(4分)2022年9月30日,我国空间站组合体首次利用转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舱“L”构型,如图所示。在转位过程中,若说问天实验舱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核心舱
C.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
D.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
【解答】解:ABC.在转位过程中,问天实验舱相对于地球、核心舱、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地球、核心舱、核心舱上的太阳能帆板为参照物问天实验舱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问天实验舱相对于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帆板为参照物问天实验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分)下列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如图乙所示,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如图丙所示,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如图丁所示,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色散,故D错误。
故选:B。
3.(4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dm
B.中学生百米跑用时约为8s
C.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5μm
【解答】解:
A、成年人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2×75cm=150cm=1.5m=15dm,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百米跑用时约为14s,故B不符合实际;
C、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C符合实际;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5m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4.(4分)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物体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0~10s两人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因此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芳的v﹣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芳相对于湖畔的垂柳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第10s末两人的v﹣t图像相交,说明两人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小明的v﹣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小明的速度一直变化,做变速运动;小芳的速度不变,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5.(4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相遇
D.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7~20s内乙车的s﹣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此段时间内乙车的路程无变化,说明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D、在0~5s内,两车的s﹣t图象均是倾斜直线,说明两车这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由图可知,前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BD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第10秒钟路程相同,即两车相遇,故C正确。
故选:C。
6.(4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答】解:
A、甲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正确。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利用了乒乓球的弹开,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故B正确。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采用了理想实验法,实验结论不能直接得出,故C错误。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刻度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7.(4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响度都相同
C.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图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振幅相同,响度都相同,故B正确;
C、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不是用来降低噪声的,只能显示噪声的等级,故C错误;
D、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C。
8.(4分)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大约还有多远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s,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
A.510m B.255m C.340m D.1020m
【解答】解:由v=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1.5s=510m;
小明到山崖的距离:L=s=×510m=255m。
故选:B。
9.(4分)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并用小木棒敲击瓶口,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敲击时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解答】解:A、敲击有水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少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故B错误;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它们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D。
10.(4分)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的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光屏移动到65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B.将光屏移动到65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C.将光屏移动到70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D.将光屏移动到70cm的刻度线上时,会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15.0cm,像距是30.0cm,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保持凸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20.0cm的刻度线处时物距是30.0cm,根据光的可逆性,这时的像距是15.0cm,应将光屏移动到65.0cm的刻度线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1.(1分)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是以  船 为参照物(选填“榆堤”或“船”)。
【解答】答:细细品味古诗,从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有“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故答案为:船。
12.(7分)声音能靠一切固体、 气体 、和  液体 作为介质传播出去。甲同学把耳朵贴在空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第一下响声是从  固体 传过来的,第二下响声是从  空气 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  固体 中比在  空气 中传播得  快 (快或慢)。
【解答】解: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击这个管子,声音同时通过钢管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先传到把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甲同学耳朵里,就是第一下响声,随后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也传到甲同学的耳朵里,这就是第二下响声。
故答案为:气体;液体;固体;空气;固体;气体;快。
13.(2分)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解答】解:甲图中的B的读数才准确,读得结果为7.50cm,但是刻度尺是从5cm刻度开始测量的,所以结果需要减去初始值,得到2.50cm;图乙分钟盘已经过了5.5min,所以小盘可读5min,大盘读37.5s,所以测量的时间为337.5s。
故答案为:2.50;337.5。
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看到的是硬币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其位置在真实硬币的  上方 (选填“上方”或“下方”)。
【解答】解: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即其位置在真实硬币的上方。
故答案为:折射;虚;上方。
15.(3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40° 40°
(1)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
(2)若让光线沿FO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不合理;实验中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2)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2分)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甲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0.75 m/s。
【解答】解:(1)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s=vt,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可知,甲物体运动路程为s=6cm=0.06m,时间t=4×0.02s=0.08s,
其速度v===0.75m/s。
故答案为:甲;0.75。
17.(2分)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与甲音调相同的是  乙 ,与甲响度相同的是  丙 (选填“甲”、“乙”、“丙”)。
【解答】解: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甲和乙两图中,相同时间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响度与振动的振幅有关,甲和丙的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乙;丙。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计6)
18.(2分)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B即可,如图所示: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大致画出AO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法线,根据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0.(2分)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19分)
21.(7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0m tAB=3s vAB=0.13m/s
sAC=0.80m tAC=5s vA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写公式)。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停表 。
(3)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  右 适当移动。
(4)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BC段路程、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为  vAB<vAC<vBC 。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C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该实验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斜面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将木块向右适当移动,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
(3)路程sAC=0.80m,所用时间tAC=5s,
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AC===0.16m/s;
(4)已知AB段路程与BC段路程相同,sAB=sBC=0.40m,
tBC=tAC﹣tAB=5s﹣3s=2s,
BC段平均速度:
vBC===0.2m/s,
已知,vAB=0.13m/s,则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为vAB<vAC<vBC;
(5)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偏小,由v=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停表;(3)右;(4)0.16;vAB<vAC<vBC;(5)偏大。
22.(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10 10.20 12.10 15.10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垂直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  大小 关系。
(3)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棋子B与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5)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该实验应该在  较暗 (“明亮”、“较暗”)环境下进行。
【解答】解:(1)如果玻璃板不垂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此应将茶色玻璃垂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两个完全相同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棋子又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个完全相同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移去棋子B,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人眼应该直接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存在即可,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4)分析表中的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棋子,从棋子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棋子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1)垂直;(2)大小;(3)虚;(4)相等;(5)较暗。
23.(7分)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
(3)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 缩小 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  近视眼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  ③ (填“①”“②”或“③”)。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解答】解:(1)如图,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跟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20cm=30cm,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所以光屏向右移动,移动到60cm到70cm刻度线之间,所以光屏远离凸透镜。
(4)原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和近视眼的成因相似。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提前会聚,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要使物距减小,或使像距减小,所以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由于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以把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故①②错误,③正确。
故答案为:(1)10.0;(3)远离;缩小;(4)近视眼;靠近;(5)③。
五、计算题(22题7分,23题8分,共计15分)
24.(7分)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长1400m的大桥时,求:
(1)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运动的路程?
(2)火车完全通过此桥需要多长时间?
【解答】解:(1)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运动的路程s=s车+s桥=200m+1400m=1600m;
(2)火车的速度v=72km/h=20m/s,
火车完全通过此桥需要的时间t==80s。
答:(1)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运动的路程是1600m;
(2)火车完全通过此桥需要80s时间。
25.(8分)猎人在平行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右侧山崖340m,1.5s后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
(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多少米?
(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3)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解答】解:(1)声音传播到左侧山崖的时间:
t1=×1.5s=0.75s,
由v=得,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
s1=vt1=340m/s×0.75s=255m;
(2)听到第二次回声需要的时间:
t2===2s,
听到第二次回声与听到第一次回声间隔时间:
Δt=2s﹣1.5s=0.5s;
(3)两山之间的距离为:
s=255m+340m=595m。
答:(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为255m;
(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0.5s后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3)山谷的宽度是595m。
第1页(共1页)

  • 黑龙江省大庆庆新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2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