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出后请涂卡。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2.使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本书的长度,下列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18.40cm B.18.40 C.1.84dm D.18.4cm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C.声波使蜡烛熄灭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6.优雅的《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7.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8s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直线运动
C.8s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
D.前2s的时间,小亮跑的较快
8.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与天宫号空间站实现径向自主交会对接,即在对接时使飞船直立,消除与空间站的偏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飞船上升段和返回段航天员都被固定在座椅上,他们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三号和天宫号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
C.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三号和天宫号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
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过程中相对地面时静止的
9.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地面的人影 B.水中的倒影
C.空中的彩虹 D.放大的文字
10.临沂市文化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  )
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
C.在水面下0.9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
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在此过程中(  )
A.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的位置保持不变
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C.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右移动
D.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1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3.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中开口向右的“E“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和距被测者的距离分别为(  )
A.;2.9米 B.;4.6米 C.;2.9米 D.;4.6米
14.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15.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A.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B.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约为72.5s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时间约为77.5s
二、理解与应用
16.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    cm,乙图中停表读数是    s。
17.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月球距离地面平均为384000km,夜晚的月光是经月球   (选填“反射”或“折射”)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上,需要经过的时间约为   s
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某透明的介质中,测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105°,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
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由牛顿发现。该现象说明白光是    (填选“单”或“复”)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    (选填“反射”或“折射”)程度不同。
三、作图与实验
22.容器壁突出的P点发出的一束光经过水面反射,在另一侧形成光斑Q。
①画出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
②画出这束光到水面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23.小强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数字钟显示的是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间(显示时间的单位是“时:分:秒”)。
(1)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通过小强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强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2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    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四、分析与计算
26.一汽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3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声速取340m/s)
27.大山一家去旅游,在开车赶往飞机场过程中,他看到如图1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刚好收音机报告为上午10:00整。
(1)按如图2所示的小车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到飞机场需要多少时间?(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交通标志牌处小车按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10分钟后,大山才突然想起必须在10:30前赶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请问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车速至少提升到多少km/h?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出后请涂卡。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解:
A、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在50s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比新铅笔的长度还要小。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m以上,课桌的高度不超过身高的一半,一般在0.8m以下。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使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本书的长度,下列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18.40cm B.18.40 C.1.84dm D.18.4cm
解:根据题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那么测得的数值应保留到毫米的下一位,
A、18.40厘米,其中4为毫米,0为估计值,所以是正确的,
B、18.40,没有单位,是毫无意义的数据,所以是错误的,
C、1.84分米,8是厘米,4是毫米,没有估计值,所以是不正确的记数法,是错误的,
D、18.4厘米,4是毫米,没有估计值,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A。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C、测量时的错误是不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造成的,不是误差,故BC错误;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解:A、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C.声波使蜡烛熄灭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声波使蜡烛熄灭,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优雅的《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
故选:C。
7.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8s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直线运动
C.8s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
D.前2s的时间,小亮跑的较快
解:
A、B、由图象可知,在8s时间内,小聪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亮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此两选项均错误;
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20m。此选项错误;
D、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亮运动的距离比小聪长,所以小亮跑得较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D。
8.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与天宫号空间站实现径向自主交会对接,即在对接时使飞船直立,消除与空间站的偏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飞船上升段和返回段航天员都被固定在座椅上,他们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三号和天宫号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
C.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三号和天宫号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
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过程中相对地面时静止的
解:
A、在飞船上升段和返回段航天员都被固定在座椅上,他们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三号和天宫空间站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
C、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三号和天宫空间站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保持相对静止,故C正确;
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过程中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它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9.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地面的人影 B.水中的倒影
C.空中的彩虹 D.放大的文字
解:A、地面的人影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空中的彩虹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放大的文字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10.临沂市文化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  )
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
C.在水面下0.9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
解:A、蜻蜓在水中的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则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一样大,故B错误;
C、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蜻蜓的像在水面下0.6m处,故C错误;
D、蜻蜓距水面0.6m,像距水面0.6m,所以像与蜻蜓相距1.2m,故D正确。
故选:D。
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在此过程中(  )
A.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的位置保持不变
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C.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右移动
D.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解:
BC、由于水面是水平的,则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故AB错误;
AD、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故D正确,A错误。
故选:D。
1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当逐渐减小入射角时,折射角也随之减小,折射光线会靠拢法线,故B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相同的,故C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中开口向右的“E“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和距被测者的距离分别为(  )
A.;2.9米 B.;4.6米 C.;2.9米 D.;4.6米
解: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视力表中开口向右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左,
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5m,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5m,
被测者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5m﹣0.4m=2.1m,则视力表的像距被测者的距离为2.5m+2.1m=4.6m。
故选:B。
14.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解: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故A错误;
B、由图知,两列声波的频率相同,说明它们的音调相同,故B正确;
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此可知,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5.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A.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B.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约为72.5s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时间约为77.5s
解:A、隧道相对于列车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列车相对于隧道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s=L车+L隧=200m+6000m=6200m,
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88km/h=80m/s,
由可知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77.5s,故C错误;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为:s′=L隧﹣L车=6000m﹣200m=5800m,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72.5s,故D错误。
故选:A。
二、理解与应用
16.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铅笔的长度是  2.50 cm,乙图中停表读数是  338.5 s。
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50cm;
(2)图乙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8.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8.5s,即:338.5s。
故答案为:1mm;2.50;338.5。
17.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17.57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解:(1)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17.57cm;
(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17.57;1mm。
1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振动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解: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月球距离地面平均为384000km,夜晚的月光是经月球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上,需要经过的时间约为 1.28 s
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会反射太阳光,夜晚的月光是经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
光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4000km=3.84×108m,
则光从月球到地球的时间t===1.28s。
故答案为:3×108;反射;1.28。
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某透明的介质中,测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105°,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45° ,折射角的大小为  30° ,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165° 。
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AOD=∠DOB=α。
由题意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90°,则反射角等于×90°=45°,
则由题意知180°﹣α﹣β=110°,则β=180°﹣105°﹣45°=30°;
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80°﹣(45°﹣30°)=165°;
故答案为:45°;30°;165°。
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由牛顿发现。该现象说明白光是  复 (填选“单”或“复”)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程度不同。
解: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才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
故答案为:复;折射。
三、作图与实验
22.容器壁突出的P点发出的一束光经过水面反射,在另一侧形成光斑Q。
①画出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
②画出这束光到水面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关于水面对称,作出P点的对称点P'即为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
连接P'Q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从P点发出的光线的入射点,OQ为反射光线,连接PO即为入射光线。
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线从空气入射进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3.小强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数字钟显示的是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间(显示时间的单位是“时:分:秒”)。
(1)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27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通过小强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强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A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缓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小车在AC段运动的路程为sAC=80.0cm﹣0=80.0cm,小车在AC段运动的时间tAC=3s,
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27cm/s=0.27m/s;
(2)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为sAB=80.0cm﹣40.0cm=40.0cm,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tAB=2s,
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20.0cm/s=0.2m/s;
由以上分析可知,vAB<vAC,所以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其运动的起点必须是A点,计时的起点是B点;
(4)为了方便计时,让时间尽可能长一些,需要斜面的坡度就应该缓一些。
故答案为:(1)0.27;(2)小于;(3)A;(4)缓。
2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ON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40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D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B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ON;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90°﹣50°=40°;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D正确;
(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子。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2)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3)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小明拿掉B蜡烛,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故答案为:(1)较暗;(2)刻度尺;(3)大小;(4)不变;(5)虚。
四、分析与计算
26.一汽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3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声速取340m/s)
解:v车=72km/h=20m/s,
设车由A→B,所用时间为t
车行驶的路程sAB=v车t
由图知,2sAC=s车+s声,
2sAC=s车+s声=v车t+v声t=(v车+v声)t=(20m/s+340m/s)×3s
解得:sAC=540m,
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的距离:
sBC=sAC﹣v车t=540m﹣20m/s×3s=480m。
答: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480m。
27.大山一家去旅游,在开车赶往飞机场过程中,他看到如图1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刚好收音机报告为上午10:00整。
(1)按如图2所示的小车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到飞机场需要多少时间?(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交通标志牌处小车按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10分钟后,大山才突然想起必须在10:30前赶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请问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车速至少提升到多少km/h?
解:(1)从标志牌,此处距离飞机场还有50km,由图可知,速度计显示速度v=90km/h,
由v=可得,到飞机场需要时间t==≈0.56h;
(2)由v=可得,10min行驶的路程s′=vt′=90km/h×h=15km,
出发时间是上午10:00整,行驶10分钟后,大山才突然想起必须在10:30前赶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因此余下的路程s″=50km﹣15km=35km,
余下的时间t′=30min﹣10min=20min=h,
小车在余下的路程内按时到达机场的最小速度:
v′===105km/h。
答:(1)按如图2所示的小车速度计显示速度行驶到飞机场需要≈0.56h时间;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车速至少提升到105km/h。

  • 2023-2024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0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