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习题)(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与波粒二象性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B.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的结构
D.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2.物理学的研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规律,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
3.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加速
D.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偏转,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带正电的核及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偏转
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原子的全部质量
5.解决物理疑问的过程,往往伴随新理论的建立,在物理学史中,下列现象与物理新理论的建立不存在必然联系的是(  )
A.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
B.行星绕太阳运动与万有引力
C.粒子散射现象与原子的核式结构
D.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与楞次定律
6.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7.在人类对物质结构与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牛顿通过斜面实验并合理外推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进行了“月一地”检验
C.汤姆逊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证实
D.麦克斯韦预言了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会产生电磁波,赫兹在实验室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8.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少量的闪光点
B.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
C.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丁图,当两分子间距由等于r0开始增大,它们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
9.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从此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B.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质子,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C.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预言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D.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并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
二、多选题
10.如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少得多
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放在D位置时屏上看不到闪光
1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关于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及实验装置的设计思想,有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与组成,试图有新的发现与突破
B.之所以设计成环形荧光屏,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穿不过而反弹回来
C.整个装置封闭在玻璃罩内,且抽成真空,是为了避免粒子与气体分子碰撞而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D.采用金箔的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避免粒子与金箔发生化学反应
12.粒子散射实验又称金箔实验或Geiger-Marsden实验,是1909年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下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的一个著名物理实验。粒子轰击金箔的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原子核对粒子的静电引力F
B.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及全部质量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三、填空题
13.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电子射线管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请说出电子射线管的结构和原理;______
第二:没有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怎么样?______
第三:把电子射线管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间(图乙)电子束的径迹怎么样?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
四、实验题
14.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实验最先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该实验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板间油滴P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1)若要测出该油滴的电荷量,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两板的长度L B.油滴质量m
C.两板间的电压U D.两板间的距离d
(2)用所选择的物理量表示出该油滴的电荷量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若要使原本静止的油滴落到下极板,则下列做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
A.保持两极板电压不变,把下极板向下移 B.断开电源,把下极板向右移
C.断开电源,把下极板向下移 D.断开电源,把下极板向上移
五、解答题
15.一个半径为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为、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库仑力恰好与重力平衡,问: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已知油的密度为。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其他说法跟该实验无必然关系。
故选D。
2.B
【详解】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项错误;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证实了光的粒子性,B项正确;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项错误;
D.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规律,普朗克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D项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负极放出的高速电子流,选项AB错误。
CD.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加速,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使α粒子发生偏转的力是来自带正电的核子的斥力作用,故B错误;
C.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所以带正电的物质只占整个原子的很小空间,并不是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核内,故C正确;
D.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行星绕太阳运动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两者之间有联系,B不符合题意;
C.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不符合题意;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与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无关,故A错误;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与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无关,故B错误;
CD.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月七千分之一,α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得到的,A错误;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并没有用“月一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B错误;
C.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提出枣糕使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错误;
D.麦克斯韦预言了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会产生电磁波,赫兹在实验室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正确 。
故选D。
8.C
【详解】
A. 甲图是α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α粒子不偏转,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A错误;
B. 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有电子逸出,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正电,B错误;
C. 丙图中的泊松亮斑是光照射十分小的圆板发生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正确;
D. 当两分子间距由等于r0开始增大,它们间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从此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故A正确;
B.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错误;
C.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故C错误;
D.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故D错误;
故选A。
10.AB
【详解】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极少数偏角超过90°,个别的被弹回。
A.因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向前进,所以在A位置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最多, A正确;
B.因为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所以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少得多,B正确;
CD.因为极少数偏角超过90°,个别的被弹回,所以放在C、D位置时屏上都能观察到闪光,但次数极少,CD错误;
故选AB。
11.AB
【详解】
A.汤姆孙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与组成,设计了该实验,故A正确;
B.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穿不过而反弹回来,所以将荧光屏设计成环形,故B正确;
C.将装置放置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是因为α粒子的电离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运动的距离短,故C错误;
D.采用金箔的原因是因为金的质量大,延展性好,故D错误。
故选AB。
12.BD
【详解】
AB.在粒子的散射实验中,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原子核对粒子的静电斥力,故A错误,B正确;
C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及几乎全部质量(不是全部质量,核外电子也有质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3.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第一:真空玻璃管内安装有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阴极接高压的负极,阳极接正极。阴极能够发射电子,电子束在两极的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从阴极飞向阳极
[2]第二:没有磁场的情况下,电子束的路径是直进的。
[3]第三:在磁场的作用下,电子束的路径是向下偏转。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
14.BCD A
【详解】
(1)[1]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则有
所以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油滴质量m,两板间的电压U,两板间的距离d。
故选BCD;
(2)[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则油滴的电荷量为
(3)[3]若要使原本静止的油滴落到下极板,减小电场力即可。
A.保持两极板间电压U不变,把下极板向下移,则增大极板间距,根据可知,电场强度减小,则电场力减小,因此油滴可落到下极板,A正确;
BCD.断开电源,金属板所带电荷量Q不变,根据、及可得
则把下极板向下移或把下极板向上移,两板间距离变化,但两板间电场强度不变,油滴仍处于静止状态把下极板向右移,S减小了,两板间电场强度增大,油滴会上升,故BCD错误。
故选A。
15.
【详解】
油滴的质量
重力
重力和库仑力平衡有
代入数据,解得油滴所带电荷量
大约是电子电荷量的倍,因此,这个油滴约带有个电子的电荷量。

  • 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习题)(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8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