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3分)学习物理有一些时间了,相信你对常见的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或估算合理的是(  )
A.某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约165dm
B.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13cm
C.某八年级女生跑步的速度约20m/s
D.石阡县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60℃
2.(3分)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婷婷在进行思考
C.一颗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
D.水凝固成冰
3.(3分)如图所示,秋天的清晨,石阡出现了大雾。而当太阳升起后(  )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汽化现象 D.液化现象
4.(3分)《吕氏春秋 察今》中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舟 B.剑
C.河岸上的树木 D.舟中的船夫
5.(3分)为了使临街教室内的学生在上课时免受街道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有效且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课时说话的声音小一些
B.给每个学生配发防噪声耳罩,上课时戴上
C.在街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D.上课的时候,关上教室临街的窗户
6.(3分)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小刘、小韩和小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从学校出发前往博物馆。小刘以18km/h的速度骑自行车前往;小韩坐公交车前往,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6.2km;小王跑步前往(  )
A.小刘 B.小韩 C.小王 D.一样大
7.(3分)2023年1月22日07时,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阿木尔镇劲涛气象站实测最低温度﹣53℃,突破漠河市最低气温的历史极值﹣52.3℃(1969年出现),如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可知,在漠河测量气温应当选择(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气温计 B.水银气温计
C.酒精气温计 D.乙醚气温计
(多选)8.(3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琵琶行》中有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赠汪伦》中有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传来的《折柳曲》能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辨别的
(多选)9.(3分)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凉快,这是因为手上的水蒸发时吸热
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多选)10.(3分)如图所示是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相向而行的甲、乙两辆汽车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30s内,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相遇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均为100m
C.0~40s内,甲车的速度为10m/s
D.0~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3.75m/s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1.(4分)清晨,小明绕小区步行锻炼身体,借助停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所用的时间,此时停表的读数为    s。锻炼身体期间,他检了一个木块,回到家用刻度尺测量具长度,木块A的长度为    cm。
12.(2分)如图所示的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一般采用    的方法使丁烷气体在常温下液化,并将其装入一次性打火机中。
13.(2分)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分)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10月19日09时前后在海南省东方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   (选填“超”或“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可以接收到它们。
15.(2分)小新用佩戴的智能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以及跑步的步数。在小新跑步时,若以他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6.(2分)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象,请在图2坐标图中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17.(2分)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18.(2分)按照传统的习惯,煮饺子的时候需要加三次凉水,民间俗称为“三点水”。小王同学在家煮饺子时(凉水的质量小于锅内沸水的质量)。请在图象中补充加水后直至锅内水再次沸腾时,锅内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9.(3分)小智的妈妈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发现冻肉的附近出现了“白气”。将冻肉放在比较潮湿的菜板上,过了一会儿
20.(3分)请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雪山上有些地方的冰雪之间很疏松,存在很多空隙,若受到振动就会导致冰层断裂,只能借助手势互通信息?
(2)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都会拿起陶瓷,轻轻敲一敲,然后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所示,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图线A,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丁中的图线C。由以上实验可知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2.(10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该装置中注有足量的水,最下端有一个气泡,当将装置按如图所示放置时
(1)在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填公式),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刻度尺。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0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0点为起点每隔10cm处作一个刻度标记(如图所示),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3)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过程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上升的速度为    m/s。
(4)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慢”或“快”)些。
23.(10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物体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m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琴弦A振动的频率高于琴弦D振动的频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的长度越长   ;反之,琴弦的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均选填“高”或“低”)
(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填全,若想用三根琴弦验证猜想三,表中所缺的数据是    。
(4)该实验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主要是    。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4.(8分)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路过一个车站,该车站距离A市30km。则:
(1)求列车从该车站到达A市所需的时间;
(2)若该列车通过一座长2800m的铁路桥,求整列列车完全通过铁路桥的时间;
(3)已知该列车到达A市后,在站台停靠了10min后,在早上8:30出发前往C市,到达C市的时间为当天17:30。已知从A市到C市,列车行驶的里程为900km
25.(8分)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x表示超声波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1)汽车遇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2)汽车两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期间行驶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3分)学习物理有一些时间了,相信你对常见的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或估算合理的是(  )
A.某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约165dm
B.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13cm
C.某八年级女生跑步的速度约20m/s
D.石阡县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60℃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
B、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13cm;
C、某八年级女生跑步的速度约5m/s;
D、石阡县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40℃。
故选:B。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3分)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婷婷在进行思考
C.一颗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
D.水凝固成冰
【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过程中,属于机械运动;
B、婷婷在进行思考,不属于机械运动;
C、一颗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不属于机械运动;
D、水凝固成冰,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掌握和了解,比较简单。
3.(3分)如图所示,秋天的清晨,石阡出现了大雾。而当太阳升起后(  )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汽化现象 D.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雾气慢慢散去,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
故答案为: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3分)《吕氏春秋 察今》中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舟 B.剑
C.河岸上的树木 D.舟中的船夫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但剑没有行进,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为参照物,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河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剑相对于河岸上的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均以河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
D、以舟中的船夫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5.(3分)为了使临街教室内的学生在上课时免受街道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有效且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课时说话的声音小一些
B.给每个学生配发防噪声耳罩,上课时戴上
C.在街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D.上课的时候,关上教室临街的窗户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选择方法时,既要考虑方法的有效性,又要兼顾合理性。
【解答】解:A、老师讲课时说话的声音小一些,不合理;
B、给每个学生配发防噪声耳罩,在防止了噪声的同时,不合理;
C、在街边安装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
D、上课的时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减弱噪声方法的运用,要注意必需满足“有效且合理”的要求。
6.(3分)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小刘、小韩和小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从学校出发前往博物馆。小刘以18km/h的速度骑自行车前往;小韩坐公交车前往,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6.2km;小王跑步前往(  )
A.小刘 B.小韩 C.小王 D.一样大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小刘的速度:18km/h;
小韩的速度为:16.2km/h;
小王的速度:
v===10.8km/h,
比较可知,小刘的速度最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等,细心运算即可,难度不大。
7.(3分)2023年1月22日07时,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阿木尔镇劲涛气象站实测最低温度﹣53℃,突破漠河市最低气温的历史极值﹣52.3℃(1969年出现),如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可知,在漠河测量气温应当选择(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气温计 B.水银气温计
C.酒精气温计 D.乙醚气温计
【分析】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最低不低于它的凝固点,最高不高于它的沸点。
【解答】解: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阿木尔镇劲涛气象站实测最低温度﹣53℃,突破漠河市最低气温的历史极值﹣52.3℃;
漠河市夏季曾出现过39.3℃的极端高温,故D错误。
分析可知,在漠河测量气温应当选择酒精,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的有关知识。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必须保证里面的物质是液态,所以最低不低于它的凝固点,最高不高于它的沸点。
(多选)8.(3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琵琶行》中有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赠汪伦》中有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传来的《折柳曲》能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辨别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弦被拨动后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传来的《折柳曲》能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多选)9.(3分)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凉快,这是因为手上的水蒸发时吸热
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寒冬,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需要吸热;
B、洗热水澡后,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故B错误;
C、夏天洗手后,故C正确;
D、深秋的清晨,这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多选)10.(3分)如图所示是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相向而行的甲、乙两辆汽车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30s内,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相遇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均为100m
C.0~40s内,甲车的速度为10m/s
D.0~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3.75m/s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0~30s内甲,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10m/s;
D、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为:v乙===3.75m/s。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1.(4分)清晨,小明绕小区步行锻炼身体,借助停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所用的时间,此时停表的读数为  268.7 s。锻炼身体期间,他检了一个木块,回到家用刻度尺测量具长度,木块A的长度为  3.00 cm。
【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得出木块A的长度。
【解答】解:(1)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4”和“8”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28.7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28.7s=268.6s。
(2)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
木块的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0.5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4.50cm
l=3.50cm﹣0.50cm=2.00m。
故答案为:268.7;3.00。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为基础题。
12.(2分)如图所示的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一般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丁烷气体在常温下液化,并将其装入一次性打火机中。
【分析】物质由气态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解答】解: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
【点评】本题考查液化的方式,属于基础题。
13.(2分)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正在熔化的该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质量变化。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的质量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凝固图像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14.(2分)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10月19日09时前后在海南省东方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 次 (选填“超”或“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可以接收到它们。
【分析】次声波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解答】解:发生台风时会产生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可以接收到它们。
故答案为:次。
【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属于基础题。
15.(2分)小新用佩戴的智能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以及跑步的步数。在小新跑步时,若以他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小新跑步时,若以他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静止。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6.(2分)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象,请在图2坐标图中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甲、乙的速度,在v﹣t图像描出图像。
【解答】解:甲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40m﹣20m=20m;
甲的速度v甲===2m/s;
乙在8﹣5s内路程始终为0,说明处于静止状态;
6﹣10s通过的路程为40m,
乙的速度v甲===8m/s;
画出图像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图像,属于中档题。
17.(2分)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
【解答】解:吹气时,振动的是空气柱,振动越慢,所以从左向右,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关键有两点:一是确定振动发声的物体;二是根据“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越容易振动”判断频率高低,再判断音调高低。
18.(2分)按照传统的习惯,煮饺子的时候需要加三次凉水,民间俗称为“三点水”。小王同学在家煮饺子时(凉水的质量小于锅内沸水的质量)。请在图象中补充加水后直至锅内水再次沸腾时,锅内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分析】水在常温下,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此时的沸点;
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初温、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
【解答】解:加入冷水后温度会迅速下降,根据比热容计算公式Q=cmΔt,混合后锅内末温应高于最大温差的一半,由水的总质量变大,最后达到的沸点与原来相同,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沸点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9.(3分)小智的妈妈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发现冻肉的附近出现了“白气”。将冻肉放在比较潮湿的菜板上,过了一会儿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解答】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冻肉温度低于0℃,放在潮湿的菜板上时,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和冻肉粘在一起。
【点评】判断一种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过程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20.(3分)请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雪山上有些地方的冰雪之间很疏松,存在很多空隙,若受到振动就会导致冰层断裂,只能借助手势互通信息?
(2)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都会拿起陶瓷,轻轻敲一敲,然后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
【分析】冰雪比较松软,在特定的频率下可能会产生声音的共振现象。
根据音色来辨别瓷器的好坏。
【解答】解:(1)雪山上有些地方的冰雪之间很疏松,存在很多空隙,继而引发雪崩,会引起声音的共振,所以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喊。
(2)当陶瓷内部有裂纹或瑕疵时,陶瓷的音色会发生变化,没有杂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色;知道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所示,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3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图线A,由此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丁中的图线C。由以上实验可知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
(2)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为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当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3)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则应先放好烧杯后,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2)由图象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3)分析图丁可知,加入食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降低。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3;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掌握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0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该装置中注有足量的水,最下端有一个气泡,当将装置按如图所示放置时
(1)在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v= (填公式),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和刻度尺。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0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0点为起点每隔10cm处作一个刻度标记(如图所示),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3)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过程是做  匀速直线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上升的速度为  0.1 m/s。
(4)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慢 (选填“慢”或“快”)些。
【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分析,得出需要的测量工具。
(3)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分析;
(4)时间越短,测量时间的误差越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1)在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v=。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速度不变==10cm/s=0.5m/s;
(4)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即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故答案为:(1)v=;秒表;0.1。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属于中档题。
23.(10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物体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m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A、B、C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琴弦A振动的频率高于琴弦D振动的频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的长度越长 低 ;反之,琴弦的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均选填“高”或“低”)
(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填全,若想用三根琴弦验证猜想三,表中所缺的数据是  1.02 。
(4)该实验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主要是  控制变量法 。
【分析】(1)在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该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琴弦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3)在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
(4)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三根琴弦进行实验,横截面积不同。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琴弦的长度越短。
(3)在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表格中所缺的数据是1.02.。
(4)该实验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A、B、C;(2)低;高;(4)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调的影响因素;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4.(8分)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路过一个车站,该车站距离A市30km。则:
(1)求列车从该车站到达A市所需的时间;
(2)若该列车通过一座长2800m的铁路桥,求整列列车完全通过铁路桥的时间;
(3)已知该列车到达A市后,在站台停靠了10min后,在早上8:30出发前往C市,到达C市的时间为当天17:30。已知从A市到C市,列车行驶的里程为900km
【分析】(1)知道列车从该车站到达A市的路程,然后由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列车的运行时间;
(2)列车完全通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度与列车长度之和,列车在铁路桥上要经过的路程等于桥与火车长度之差,桥的长度、列车的长度和速度已知,利用速度变形公式得到相关运动时间;
(3)求出时间和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1)该车站距离A市的路程:s=30km=30000m,
火车到扬州的时间:t==1200s=20min;
(2)整列车完全通过铁路桥要经过的路程:s'=s桥+s车=2800m+200m=3000m,
整列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的时间t'==120s;
(3)列车从A市到达C市行驶的时间为:t''=17:30﹣8:30=9h,
列车从A市到达C市期间行驶的平均速度:v''==100km/h。
答:(1)列车从该车站到达A市所需的时间为20min;
(2)整列列车完全通过铁路桥的时间为120s;
(3)列车从A市到达C市期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知道火车完全通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火车在铁路桥上要经过的路程等于桥与火车长度之差是本题的难点,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8分)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x表示超声波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1)汽车遇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2)汽车两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期间行驶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1)先确定汽车收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到测速仪的距离;
(2)求出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利用s=vt求出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即为汽车两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期间行驶的路程;
(3)先确定汽车收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答】解:
(1)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
t1==0.7s,
由v=得,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6.3s=102m;
(2)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
t2==0.6s,
汽车距测速仪:
s2=v波t2=340m/s×8.2s=68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102m﹣68m=34m;
(3)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经过时间差为:
t=1.6s﹣6.3s=1.6s,
汽车的速度v==≈26.4m/s。
答:(1)汽车遇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102m;
(2)汽车两次遇到超声波信号期间行驶的路程为34m;
(3)汽车的速度约为26.2m/s。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

  •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6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