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3℃
B.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cm
2.(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3.(3分)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4.(3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丁、丙、乙、甲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5.(3分)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6.(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7.(3分)小明和小强进行百米比赛,他们的时间之比为2:3,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3 B.3:2 C.1:1 D.1:6
8.(3分)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9.(3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10.(3分)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有几项(  )
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该物质在ab段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③该物质在cd段处于沸腾状态
④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A.1 B.2 C.3 D.4
11.(3分)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无法确定
12.(3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13.(3分)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14.(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5.(3分)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湿衣服晾干 D.雾凇出现
二、填空题:(15分)
16.(2分)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准确程度较高的是   刻度尺,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读数是   cm。
17.(2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    有关。
18.(3分)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19.(2分)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0.(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21.(4分)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大题包括作图4分,实验每空1分,共26分。
22.(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3.(2分)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4.(5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在纸筒的A端蒙上用半透明薄纸做成的光屏,再将纸筒插入易拉罐中(易拉罐顶部已切去),如图所示。
(1)小孔成像原理是    ;观察仪最好放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
(2)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看见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移动纸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12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图1,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
(2)当水温接近 90℃时,小强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3中    图(选填“甲”或“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然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2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此时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
(3)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交流评估:小南做此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她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5)拓展延伸:如图4,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6.(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    。
(2)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    。
(3)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
(4)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 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实验,   (选填“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或“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5)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4分。
27.(4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8.(6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请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3s后听到回声,求人距离山崖多少米?
(3)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30 11:45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297
29.(4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 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 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3℃
B.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cm
解:A、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错误;
B、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C错误;
D、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cm,故D正确。
故选:D。
2.(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解:A、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故A不是最佳测量方法;
B、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故B正确
C、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C错误;
D、方法正确,但是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不是最佳测量方法。
故选:B。
3.(3分)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了人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声,没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4.(3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丁、丙、乙、甲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所以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
故选:D。
5.(3分)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解: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炒菜时,若碘盐和油同时加热,固态的碘在高温下极易变成碘蒸气,即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现象;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熟的越快,故C错误;
D、用保鲜袋装蔬菜,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减慢了蔬菜内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6.(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解:
A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项A错误、C正确;
BD、露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D均不正确。
故选:C。
7.(3分)小明和小强进行百米比赛,他们的时间之比为2:3,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3 B.3:2 C.1:1 D.1:6
解:由题知,小明和小强的路程之比为1:1,时间之比为2:3,
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
==×=×=3:2。
故选:B。
8.(3分)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48℃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9.(3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达到熔点后,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10.(3分)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有几项(  )
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该物质在ab段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③该物质在cd段处于沸腾状态
④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A.1 B.2 C.3 D.4
解:①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
②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③④在bc段物质为液态,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沸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
综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
故选:D。
11.(3分)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无法确定
解: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较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
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B。
12.(3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所以入射角为×60°=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3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是90°﹣30°=60°。
故选:A。
13.(3分)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解: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D、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4.(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解:A、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由于波的形状是不同的,故音色不相同,故A错误;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C正确;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5.(3分)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湿衣服晾干 D.雾凇出现
解:A、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15分)
16.(2分)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准确程度较高的是 B 刻度尺,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读数是 2.35 cm。
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5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分度值小的刻度尺准确程度高,所以刻度尺B的精确程度高;
(2)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读数应该是刻度尺B测量的读数,B刻度尺左端对的刻度是4.00cm,末端刻度值为6.35cm,物体长度为6.35cm﹣4.00cm=2.35cm。
故答案为:B;2.35。
17.(2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  介质 有关。
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这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还说明声音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故答案为:340;介质。
18.(3分)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 > 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 20 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 200 m。
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甲=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100m,甲车的速度v甲===20m/s;
在t乙=20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400m﹣200m=200m,乙车的速度v乙===10m/s;
可见,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20s,甲车行驶了800m﹣400m=400m,
乙车行驶了600m﹣400m=200m,
两车相距Δs=400m﹣200m=200m。
故答案为:>;20;200。
19.(2分)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会放热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解:冬天,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会放热;内侧。
20.(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不变 ,也说明水的沸点 低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解: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
故答案为:不变;低于。
21.(4分)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冷 (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吸收 (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解:(1)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冷;汽化;吸收。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大题包括作图4分,实验每空1分,共26分。
22.(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
则反射角∠BON=∠AOB=×120°=60°,如图所示:
23.(2分)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4.(5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在纸筒的A端蒙上用半透明薄纸做成的光屏,再将纸筒插入易拉罐中(易拉罐顶部已切去),如图所示。
(1)小孔成像原理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观察仪最好放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
(2)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看见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移动纸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1)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为了让像更清晰,物体应当选用亮些的物体,周围的环境要暗些;所以观察仪最好放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
(2)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看见倒立的像;移动纸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暗;(2)倒立;变大。
25.(12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图1,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  由下到上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温度计 ;
(2)当水温接近 90℃时,小强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3中  乙 图(选填“甲”或“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88℃ ,然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2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此时,水的沸点是  97℃ ,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此时的大气压  低于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
(3)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交流评估:小南做此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她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水的质量过多 。
(5)拓展延伸:如图4,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解:(1)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并先调整烧杯的高度;本实验需要记录时间和测量温度的仪器,所以还需要秒表和温度计;
(2)当水温接近 90℃时,此时水还未沸腾,所以气泡情况是图乙;
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8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
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7℃,所以水的沸点是97℃;
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水在标准大气压的沸点为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此方法不可行;
(4)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低等;
(5)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A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热,所以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B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秒表;温度计;(2)乙;88℃;继续吸热,温度不变;97℃;低于;(3)不可行;(4)水的质量过多;(5)不能;不能。
26.(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2)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
(4)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 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实验, 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选填“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或“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5)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解:(1)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 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实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5)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归纳出一般性结论;(5)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4分。
27.(4分)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解:(1)根据标志牌可知,从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到机场的距离为30km,出租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
∵v=
∴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的时间:t===0.3h;
(2)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40km/h。
答:(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0.3h才能到达机场;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0km/h。
28.(6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请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3s后听到回声,求人距离山崖多少米?
(3)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30 11:45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297
解:(1)由知,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0.29s;
(2)由可得,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1=vt1=340m/s×3s=1020m,
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即人到山崖的距离1020m=510m;
(3)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所用的时间t2=11:45﹣9:00=2h45min=2.75h,
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108km/h。
答:(1)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是0.29s;
(2)人距离山崖510m;
(3)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108km/h。
29.(4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 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 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解:(1)因为vA=100km/h<120km/h,vB=110km/h<120km/h,
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和B时不会被判为超速。
(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43﹣10:31=12min=0.2h,
则该轿车的平均速度:
v===15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
答:(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判为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

  •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6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