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十七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2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23~24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共50分)
1.(2分)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只需要读到刻度尺的分度值
B.测量长度时,读数时的视线可以不与尺面垂直
C.测量长度时,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也不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开始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3.(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4.(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5cm
B.拇指宽度约为1cm
C.行走一步距离约为150cm
D.心脏跳动一次需10s
5.(2分)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B.人从小到大身高发生变化
C.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
D.“复兴号”列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
6.(2分)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m/s,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高速上的小汽车可以每小时行驶120km(  )
A.高铁 B.动车 C.小汽车 D.无法比较
7.(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8.(2分)下列现象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中国太空站绕地球飞行
B.商场自动扶梯载着乘客正常上行
C.公交车进入公交站台
D.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9.(2分)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  )
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
10.(2分)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演奏中的乐队 B.飞行中的战斗机
C.高举着的指路牌 D.震动着的手机
11.(2分)如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
气温/℃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在西安,夏天比冬天听到回声所需时间更长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2.(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  )
A.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B.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慢了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3.(2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14.(2分)如图所示,这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乙和丙
15.(2分)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将平面镜逆时针转10°时,反射角减小5°
B.只将平面镜顺时针转10°时,反射光线顺时针转10°
C.只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10°时,反射光线靠近法线偏转10°
D.入射光线不变,让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夹角为90°,平面镜逆时针旋转15°
16.(2分)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如图所示,青铜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正确的是(  )
A.编钟钟体大小不同,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编钟钟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17.(2分)每年中高考期间,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考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在建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
A.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在接收处和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2分)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宛转悠扬,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发声
B.拨动不同粗细、长短的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超声碎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D.美妙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19.(2分)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科学推理法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类比法
D.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控制变量法
20.(2分)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1.(2分)地震来临前,许多动物都有异常反应,其原因可能是(  )
A.这些动物反应灵敏
B.这些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振动
C.这些动物能听到超声
D.这些动物能听到次声
22.(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多选)23.(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多选)24.(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月亮、蜡烛都是光源
B.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皮鞋擦得又黑又亮,这个“亮”是表示光在皮鞋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5.(5分)(1)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7nm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   m,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cm。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刻度尺分度值为    。
(3)如图所示指针指示的时间是    s。
26.(2分)2023年8月4日,在成都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吴艳妮以12秒76的成绩获得银牌。比赛中,记录她飒爽英姿的同时也为赛后的技术动作分析提供了宝贵数据;以运动员为参照物   的,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吴艳妮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27.(5分)(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是    m。
(2)在同一条公路上,A汽车从甲地驶向240km远的乙地,如果前半程的速度为40km/h,则前半程耗时    h,全程平均速度为    km/h。
28.(5分)(1)夜晚,当河边上的灯光开亮时,岸边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   (选填“实像”或“虚像”);已知河水深为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5m   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2)如图所示,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9.(3分)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当入射角为50°时   ;当让光线沿着    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30.(2分)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1.(2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4分)
32.(6分)小明同学想测量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前端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t=6s时小车前端经过C点。AB段距离为80cm,AC段距离为160cm。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测量原理是    。
(2)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4)小丽认为应将木块平移到B位置下方进行实验。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木块放在    (选填“A”或“B”)位置下方更合适,理由是    。
(5)小明发现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个标记公里数的里程碑,他想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测量步骤如下:①从某一地点出发,并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1、计时器上的时刻t1;③到达另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2、计时器上的时刻t2。则自行车在这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v=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3.(8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
(1)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4)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5)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6)小兰同学也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2分)
34.(6分)一辆轿车从某地往保定方向匀速直线行驶,8时20分到达A地,8时50分到达B地。
(1)从A地到B地,轿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大?
(2)轿车若仍以此速度从B处开始计时,还需多长时间到达保定?
35.(6分)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过10s听到回声,则:
(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十七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23~24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共50分)
1.(2分)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B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故选:B。
2.(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只需要读到刻度尺的分度值
B.测量长度时,读数时的视线可以不与尺面垂直
C.测量长度时,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也不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开始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答案】C
【分析】(1)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是由测量工具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科学等因素引起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
(2)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长度时,一般从零刻度线量起,零刻线已磨损的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度线起测量。
【解答】解:A、测量长度时,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读数时,故B错误;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可能避免,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长度时;零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故D错误。
故选:C。
3.(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A
【分析】关于测量中的误差的定义,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解答】解:测量中的误差由测量工具、人为读数引起的,来减小误差。
故选:A。
4.(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5cm
B.拇指宽度约为1cm
C.行走一步距离约为150cm
D.心脏跳动一次需10s
【答案】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5cm,在25cm左右;
B、铅笔直径约7mm,在10mm=1cm左右;
C、成年人的步幅约70cm,在60cm左右;
D、正常情况下,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3s。
故选:B。
5.(2分)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B.人从小到大身高发生变化
C.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
D.“复兴号”列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
【答案】B
【分析】机械运动指的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
【解答】解:ACD.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复兴号”列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都是机械运动;
B.人从小到大身高发生变化,不是机械运动。
故选:B。
6.(2分)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m/s,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高速上的小汽车可以每小时行驶120km(  )
A.高铁 B.动车 C.小汽车 D.无法比较
【答案】A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汽车的速度,然后将各速度单位进行统一,即可比较三车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动车的速度为:v动=55m/s=55×3.6km/h=198km/h,
高铁的速度v高=300km/h,
高速上的小汽车为:v小汽车==120km/h,
所以,三者速度最快的是高铁。
故选:A。
7.(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答案】D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故A错;
B、物体的速度越大,因为运动时间不确定,故B错;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物体,故C错;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故选:D。
8.(2分)下列现象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中国太空站绕地球飞行
B.商场自动扶梯载着乘客正常上行
C.公交车进入公交站台
D.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答案】B
【分析】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中国太空站绕地球飞行,故A错误;
B、商场自动扶梯载着乘客正常上行,故B正确;
C、公交车进入公交站台,最后停止,故C错误;
D、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从空中下落,故D错误。
故选:B。
9.(2分)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  )
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
【答案】D
【分析】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解:岸上的音乐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然后音乐在水下通过水传播到耳朵里。
故选:D。
10.(2分)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演奏中的乐队 B.飞行中的战斗机
C.高举着的指路牌 D.震动着的手机
【答案】C
【分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
【解答】解: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演奏中的乐队、震动着的手机都是正在发声的物体;高举着的指路牌没有发声。
故选:C。
11.(2分)如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
气温/℃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在西安,夏天比冬天听到回声所需时间更长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答案】D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A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所以气温越高,当气温为40℃时,故A错误;
B.气温每升高10℃,随着t的增大,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故B错误;
C.气温高低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故选:D。
12.(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  )
A.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B.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慢了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BD错误。
故选:C。
13.(2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答案】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弦被拨动后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4.(2分)如图所示,这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乙和丙
【答案】C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选:C。
15.(2分)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将平面镜逆时针转10°时,反射角减小5°
B.只将平面镜顺时针转10°时,反射光线顺时针转10°
C.只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10°时,反射光线靠近法线偏转10°
D.入射光线不变,让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夹角为90°,平面镜逆时针旋转15°
【答案】D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 ,入射角为90°﹣30°=60°;
A.只将平面镜逆时针转 ,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反射角也为50°,故A不符合题意;
B.只将平面镜顺时针转 ,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反射角也为70° 20°;
C.只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 ,此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 ,故C不符合题意;
D.入射光线不变 9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 15°。
故选:D。
16.(2分)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如图所示,青铜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正确的是(  )
A.编钟钟体大小不同,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编钟钟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解答】解:ABC、编钟振动频率的大小与编钟钟体的大小有关,越容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
D、编钟正在发声,故D错误。
故选:B。
17.(2分)每年中高考期间,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考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在建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
A.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在接收处和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考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在建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18.(2分)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宛转悠扬,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发声
B.拨动不同粗细、长短的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超声碎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D.美妙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声可以传递能量。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乐音影响人们学习、休息或者工作时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时就是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拨动不同粗细,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超声碎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D、美妙的琴声也会变成噪声。
故选:C。
19.(2分)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科学推理法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类比法
D.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控制变量法
【答案】C
【分析】逐项分析各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作答。
【解答】解: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所以实验是采用了科学推理法;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故C错误;
D、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故D正确。
故选:C。
20.(2分)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D
【分析】逐项分析各情景运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解:ABC、影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在雷雨天、后听到雷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2分)地震来临前,许多动物都有异常反应,其原因可能是(  )
A.这些动物反应灵敏
B.这些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振动
C.这些动物能听到超声
D.这些动物能听到次声
【答案】D
【分析】地震波属于次声波,其频率在许多动物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解答】解:地震波属于次声波,地震来临前,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D正确。
故选:D。
22.(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D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与水振动的频率不同,故B错误;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但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鼓面振幅,故D正确。
故选:D。
(多选)23.(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答案】ABD
【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轴表示路程,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18km/h;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6km/h甲=3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速度v乙′===12km/h,v乙′=2v乙,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16km/h;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平===8km/h甲平=2v乙平,故D正确。
故选:ABD。
(多选)24.(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月亮、蜡烛都是光源
B.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皮鞋擦得又黑又亮,这个“亮”是表示光在皮鞋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BC
【分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根据光的反射分析;
(4)一束平行光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经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光射到皮鞋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解答】解:A、太阳自身能发光;月亮是反射了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故B正确;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这属于光的反射;
D、擦过的皮鞋表面比较光滑,所以会看到皮鞋发亮。
故选:B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5.(5分)(1)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7nm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 7×10﹣9 m,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3.90 cm。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12.35cm ,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 。
(3)如图所示指针指示的时间是  126 s。
【答案】(1)7×10﹣9;3.90;(2)12.35cm;1mm;(3)126。
【分析】(1)1nm=10﹣9m,据此进行单位换算;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相同。
(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因为1nm=10﹣9m,所以2nm=7×10﹣9m;
刻度尺上2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6.90cm﹣2.00cm=3.90cm。
(2)观察3个测量值发现,单位是cm,倒数第二位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12.7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
物体的长度为L==12.35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7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2”和“3”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2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6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120s+5s=126s。
故答案为:(1)7×10﹣9;3.90;(2)12.35cm;(3)126。
26.(2分)2023年8月4日,在成都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吴艳妮以12秒76的成绩获得银牌。比赛中,记录她飒爽英姿的同时也为赛后的技术动作分析提供了宝贵数据;以运动员为参照物 运动 的,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吴艳妮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运动;静止。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中国选手吴燕妮以12秒76的成绩获得银牌,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故观众是运动的,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7.(5分)(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车和乙车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1:4 ;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是  40 m。
(2)在同一条公路上,A汽车从甲地驶向240km远的乙地,如果前半程的速度为40km/h,则前半程耗时  3 h,全程平均速度为  48 km/h。
【答案】(1)甲车和乙车;1:4;40;(2)3;48。
【分析】(1)根据图像,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图甲读出甲的速度,根据图乙和图丙分别读出一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丙的速度,比较可得出速度相等的两辆小车;由v=可求得,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由s=vt可求得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
(2)根据题意可知前半程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据此求出全程的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左图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大小v甲=4m/s;
右图是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乙、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右图知,当t乙=2s时,s乙=8m,则v乙===5m/s,
由右图知,当t丙=4s时,s丙=4m,则v丙===1m/s,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
====。
由v=可得
s′=v甲t′=4m/s×10s=40m;
(2)根据题意可知,前半程的路程为s1=×240m=120km,
由v=可知
t1===3h;
后半段路程为s3=s1=120km,
由v=可知
t2===2h,
全程的总时间:t=t8+t2=3h+3h=5h,
全程的平均速度:v===48km/h;
故答案为:(1)甲车和乙车;4:4;(2)3。
28.(5分)(1)夜晚,当河边上的灯光开亮时,岸边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已知河水深为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5m 5 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9 m。
(2)如图所示,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漫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这种反射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1)虚像;5;9;(2)漫;遵循。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2)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1)彩灯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
彩灯距水面5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河水再上涨0.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4.5m;
(2)由图可知,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不再平行,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故答案为:(1)虚像;3;9;(2)漫。
29.(3分)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当入射角为50°时 50° ;当让光线沿着  FO 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答案】50°;FO;可逆。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当入射角为50°时;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反射光线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50°;FO。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30.(2分)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
【分析】①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②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所以入射角为90°﹣30°=6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首先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下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1.(2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4分)
32.(6分)小明同学想测量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前端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t=6s时小车前端经过C点。AB段距离为80cm,AC段距离为160cm。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测量原理是  v= 。
(2)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4 m/s。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C 。
(4)小丽认为应将木块平移到B位置下方进行实验。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木块放在  A (选填“A”或“B”)位置下方更合适,理由是  斜面坡度较小,小车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故木块放在A位置更合适 。
(5)小明发现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个标记公里数的里程碑,他想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测量步骤如下:①从某一地点出发,并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1、计时器上的时刻t1;③到达另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2、计时器上的时刻t2。则自行车在这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v=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v=;(2)0.4;(3)C;(4)A;斜面坡度较小,小车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故木块放在A位置更合适;(5)。
【分析】(1)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题意求出BC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
(3)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结合图可知符合题意的选项;
(4)斜面坡度较小,小车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据此选择;
(5)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行驶这段路程的总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v=;
(2)由题意知,sBC=sAC﹣sAB=160cm﹣80cm=80cm,tBC=6s﹣4s=6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40cm/s=0.8m/s;
(3)小车在斜面上是做越来越快的加速运动,A图表示匀速运动;C图表示加速运动,故选C。
(4)斜面坡度较小,小车运动时间较长,故木块放在A位置更合适;
(5)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的总路程s=s2﹣s1,总时间t=t8﹣t1,
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v=;(2)3.4;(4)A,小车运动时间较长,故木块放在A位置更合适。
33.(8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
(1)实验时应选用  较薄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填“虚”或“实”)像;
(4)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应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5)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B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6)小兰同学也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
【答案】(1)较薄;位置;(2)大小;(3)不能;虚;(4)靠近;(5)B;(6)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用玻璃板进行实验时,不但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也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实像,不能承接到像的是虚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6)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在水平桌面上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蜡烛A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近一些,蜡烛B会靠近玻璃板;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6)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较薄;位置;(3)不能;虚;(5)B。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2分)
34.(6分)一辆轿车从某地往保定方向匀速直线行驶,8时20分到达A地,8时50分到达B地。
(1)从A地到B地,轿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大?
(2)轿车若仍以此速度从B处开始计时,还需多长时间到达保定?
【答案】(1)从A地到B地,轿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
(2)轿车若仍以此速度从B处开始计时,还需1h到达保定。
【分析】(1)由已知条件分别求出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得到其速度。
(2)路程和速度已知,利用v=得到轿车到达保定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A地标志牌表示该位置到保定的距离为120km,B地标志牌表示该位置到保定的距离为80km,
轿车从A地到B地通过的路程s=120km﹣80km=4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用的时间t=8:50﹣8:20=30min=2.5h,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80km/h。
(2)从B处开始计时,轿车到达保定需要的时间t'=。
答:(1)从A地到B地,轿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
(2)轿车若仍以此速度从B处开始计时,还需1h到达保定。
35.(6分)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过10s听到回声,则:
(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150m;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1775m。
【分析】(1)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s=vt计算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
(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根据s=vt计算声音在10s内传播的距离,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在此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v车=54km/h=15m/s,
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s车=v车t=15m/s×10s=150m;
(2)声音在10s内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10s=3400m,
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d=(s车+s声)=×(150m+3400m)=1775m。
答:(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150m;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1775m。

  •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2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