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2分)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李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李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2.(2分)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以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3.(2分)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错误
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
4.(2分)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如图所示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
A.μm B.mm C.cm D.dm
5.(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0m/s
B.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
6.(2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7.(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8.(2分)如图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日食形成
C. 小孔成像 D. 铅笔“折断”
9.(2分)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
10.(2分)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鸟”和“鱼”都是实像
D.“鸟”和“鱼”都是虚像
11.(2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2.(2分)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
13.(2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是1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14.(2分)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时速度为V1,通过后s时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v1+v2) B.(v1+v2)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5.(2分)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太空快递”完美送达。飞船上升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    的。
16.(2分)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17.(2分)某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棉纺厂的职工工作时,需要戴防护耳罩。从减小噪声的方法来看,前者是在    处减小噪声的,后者是在    处减小噪声的。
18.(2分)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2分)如图是我市2014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0.(2分)画出经如图所示平面镜组(两镜面互相垂直)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第一次反射角的度数。
21.(2分)如图所示,已知光线在水面反射的光线OB,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4.0分)
22.(3分)如图1甲所示,圆的直径是    cm;如图1乙所示,把一条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乙图符号表示)。如图2所示为实验室用的机械停表,此时该停表的读数是    秒。
23.(7分)为了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选择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m/s(保留两位小数),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   m/s。
(4)进行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直线运动。
24.(4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   。
25.(4分)如图所示,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携带方便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雅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雅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字母代号)。
26.(8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让入射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ON翻转,如图所示:
(1)实验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点位置的目的是    。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表,表格中第    组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50° 60°
反射角 20° 40° 40° 60°
纠正错误后,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光顺时针旋转时,反射光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入射光沿AO射入并将纸板NOF向后折,这是为了探究    。
(4)将纸板向后倾斜,让入射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此时反射光束    。
A.被纸板挡住
B.在纸板前方
C.仍然在纸板上
27.(8分)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    ;实验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序号)。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4)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LED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2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    (选填字母)。
(5)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手表相同,于是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蜡烛A、B,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3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6)本实验的成像原理是    ,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8.(4分)在一根充满水的近千米的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耳朵贴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能够听到几次响声?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29题6分,30题6分31题8分共20.0分)
29.(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一辆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2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60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0.(6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259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1.4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该车的速度。
(2)若该区域限速80km/h,汽车在此区域是否超速?
31.(8分)次列车由重庆北开往成都东,自重庆北到成都东铁路长31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求:
车次 到、发站时间 重庆北 遂宁 大英东 成都东
D315 到站时间 —— 09:00 09:18 10:10
发车时间 07:40 09:02 09:20 ——
(1)列车由重庆北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则该大桥的长度为多少千米?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2分)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李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李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通过陈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属于基础题。
2.(2分)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以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树为参照物,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船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云为参照物时,月亮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月亮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2分)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错误
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
【分析】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解:A、误差是误差,错误是错误,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误差是可以减小的,但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错误;
C、误差是可以减小的,但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正确;
D、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而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加以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2分)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如图所示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
A.μm B.mm C.cm D.dm
【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厘米左右,以此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小明的脚长略小于成年人,在24.5cm左右,合2.45×105μm,245mm,2.45d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己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属于常考题。
5.(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0m/s
B.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5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平静状态下,人1min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2.4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6.(2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是一样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是一道基础题。
7.(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由题知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因此本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故选:B。
【点评】本题来源于课本的插图,要求同学们对课本上每一个插图都要了如指掌,知道它们蕴含的物理意义。
8.(2分)如图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日食形成
C. 小孔成像 D. 铅笔“折断”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C、日食、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笔“折断”如同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一样,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9.(2分)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
(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
故选:C。
【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10.(2分)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鸟”和“鱼”都是实像
D.“鸟”和“鱼”都是虚像
【分析】明确小鸟和鱼在水中成像的过程,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即可确定它们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解答】解:鸟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小鸟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看到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像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看到的鱼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选:D。
【点评】通过画成像光路图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其成像的性质。
11.(2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②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12.(2分)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
【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B、用嘴依次吹瓶口,丁中的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发出的音调最高,即丁的音调最高,故AB错误;
CD、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甲水少,振动最快,音调最高,即甲的音调最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13.(2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是1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甲同学10min行驶的路程为3k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通过的路程s甲=3km,
则甲的速度v甲===0.3km/min;
乙同学10min通过的路程s乙=1km,
则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所以v甲=3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所用的时间t′=15min﹣10min=5min,通过的路程s乙′=1km,
乙的速度v乙′===0.2km/min,所以v乙′=2v乙,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s甲总=4km,所用的总时间s甲总=15min,
则甲的平均速度:v甲平===km/min;
乙经过的总路程s乙总=2km,所用总时间为t乙总=15min,
则乙的平均速度:v乙平===km/min.所以v甲平=2v乙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图象来考查学生应用速度公式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
14.(2分)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时速度为V1,通过后s时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v1+v2) B.(v1+v2)
C. D.
【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求出各段路程的时间,再求出总时间,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平均速度。
【解答】解:∵v=,
∴通过前的时间t1=,
通过后的时间:t2=;
全程的总时间:
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5.(2分)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太空快递”完美送达。飞船上升过程中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  静止 的。
【分析】飞船上升过程中是加速上升,由此可得出飞船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飞船上升过程中是加速上升,由此可得出飞船是做变速运动;
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变速;静止。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已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
16.(2分)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不同 的。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解答】解: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故答案为:不同;34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知道空气中的声速。
17.(2分)某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棉纺厂的职工工作时,需要戴防护耳罩。从减小噪声的方法来看,前者是在  声源 处减小噪声的,后者是在  人耳 处减小噪声的。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从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小噪声的;棉纺厂的职工工作时,需要戴防护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小噪声的。
故答案为:声源;人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防止噪声的途径是解决本题关键。
18.(2分)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不会;遵循。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19.(2分)如图是我市2014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吸收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的,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光线,而黑色物体 吸收所有光线,且黑色物体吸热本领比白色物体强。
【解答】解: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0.(2分)画出经如图所示平面镜组(两镜面互相垂直)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第一次反射角的度数。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的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上面的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90°﹣60°=30°;反射光线照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先做出法线,此时的入射光线与下面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90°﹣30°=60°,入射角为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开始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注意此题中,光线经过两块平面镜要进行两次反射。
21.(2分)如图所示,已知光线在水面反射的光线OB,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分析】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AO,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的作图,注意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关键是牢固掌握光反射和折射规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4.0分)
22.(3分)如图1甲所示,圆的直径是  1.55 cm;如图1乙所示,把一条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乙图符号表示)。如图2所示为实验室用的机械停表,此时该停表的读数是  73 秒。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
(3)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圆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对应2.55cm,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
(2)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
则原来一层纸带的厚度为;
(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1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13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13s=73s。
故答案为:1.55;;7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和停表的分度值;长度读数时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同时要掌握关于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23.(7分)为了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选择坡度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小车运动所用时间 。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0.13 m/s(保留两位小数),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 0.16 m/s。
(4)进行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变速 直线运动。
【分析】(1)该实验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由v=计算平均速度;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尽可能缓慢;
(3)明确路程和时间,利用v=进行计算;
(4)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运动时间偏小,再由速度公式判断;
(5)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刚开始速度为0,后面小车开始运动,据此判断速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1)该实验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由v=计算平均速度;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尽可能缓慢,选择坡度较小的斜面;
(3)由图示可知,sAB=40.0cm=0.40m,tAB=9:15:03﹣9:15:00=3s,
则vAB==≈0.13m/s;
sAC=80.00cm=0.80m,tAC=9:15:05﹣9:15:00=5s,
则vAC===0.16m/s;
(4)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运动时间tAC偏小,则vAC=偏大;
(5)由于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刚开始速度为0,后面小车开始运动,速度不为0,则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6)由图可知 sBC=40.0cm=0.40m,tBC=5s﹣3s=2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0.2m/s。
故答案为:(1)v=;(2)较小;小车运动所用时间;(3)0.13;0.16;(4)偏大;(5)变速。
【点评】本题考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4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变小 ,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开;物体振动;(2)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25.(4分)如图所示,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携带方便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A和C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A和B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雅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80 ;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雅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CABD (填字母代号)。
【分析】(1)(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结合猜想一、二进行分析;
(3)要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保持不变,改变琴弦的材料进行实验;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要验证猜想一,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保持不变,改变琴弦的长度进行实验,所以应该选择的编号为A和C;
(2)要验证猜想二,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保持不变,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进行实验,所以应该选择的编号为A和B;
(3)要验证猜想三,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保持不变,改变琴弦的材料进行实验,结合表格的数据知,应该选择编号B和D进行实验,则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与编号B中长度项的数据一样,即为80;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则合理顺序为:CABD。
故答案为:(1)A和C;(2)A和B;(3)80;(4)CA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题目难度不大。
26.(8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让入射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ON翻转,如图所示:
(1)实验应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点位置的目的是  为了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表,表格中第  3 组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将反射角看做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50° 60°
反射角 20° 40° 40° 60°
纠正错误后,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当入射光顺时针旋转时,反射光将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入射光沿AO射入并将纸板NOF向后折,这是为了探究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4)将纸板向后倾斜,让入射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此时反射光束  B 。
A.被纸板挡住
B.在纸板前方
C.仍然在纸板上
【分析】(1)在比较暗的环境下更容易观察光线,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4)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在比较暗的环境下更容易观察光线,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第3组数据是错误的;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即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会靠近法线。
(3)将纸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因为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入射光紧靠纸板向后倾斜时,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B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1)暗;为了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2)3;将反射角看做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等于;靠近;(3)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7.(8分)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中蜡烛B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选填“虚像”或“实像”);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C (选填序号)。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4)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LED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2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  F (选填字母)。
(5)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手表相同,于是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蜡烛A、B,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3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3 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6)本实验的成像原理是  光的反射 ,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否则看不清蜡烛A的像;
(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3)(5)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6)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解答】解:(1)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而平面镜不能透光,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否则看不清蜡烛A的像。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像不是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因为像和物体始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因为物体的位置不动,所以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故C正确。
故选:C。
(4)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LED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2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F”,因为“F”左右不对称,即可以研究像与物体的上下关系,也能研究左右关系。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但左右相反,所以 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时,时针指“9”,分针指“12”,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即时针指“3”,分针指“12”,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6)本实验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不需要;(2)虚像;(3)C;(4)F;(5)3;(6)光的反射;等效替代法。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8.(4分)在一根充满水的近千米的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耳朵贴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能够听到几次响声?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解答】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一根充满水的近千米的长钢管,钢传播声音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管、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点评】本题考查声速问题,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速度一般不同。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29题6分,30题6分31题8分共20.0分)
29.(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一辆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2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60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变形s=vt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已知汽车在模拟公路的路程与速度,由公式t=求出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再由v=求出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v=得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s1=v1tl=10m/s×200s=2000m;
(2)v=72km/h=20m/s
由v=得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
t2===300s,
则汽车的运动时间t=t1+t2=200s+300s=500s,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s1+s2=2000m+6000m=8000m
v===16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6m/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可加起来被2除,易错点!
30.(6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259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1.4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该车的速度。
(2)若该区域限速80km/h,汽车在此区域是否超速?
【分析】根据题意知超声测速仪发出信号后与汽车相遇的时间,超声波单趟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即为发出超声波时到汽车的距离,根据v=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1)超声测速仪发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t=1.4s=0.7s,
此时声音信号通过的路程:s声=v声t=340m/s×0.7s=238m
汽车所通过的路程:s车=s﹣s声=259m﹣238m=21m,
所以,该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v车===30m/s;
(2)v车=30m/s=108km/h>80km/h,所以汽车在此区域已经超速行驶。
答:(1)该车的速度为30m/s;
(2)汽车在此区域已经超速行驶。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找出超声波传播距离、汽车通过路程的关系。
31.(8分)次列车由重庆北开往成都东,自重庆北到成都东铁路长31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求:
车次 到、发站时间 重庆北 遂宁 大英东 成都东
D315 到站时间 —— 09:00 09:18 10:10
发车时间 07:40 09:02 09:20 ——
(1)列车由重庆北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则该大桥的长度为多少千米?
【分析】(1)由列车运行时刻表中的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可得出重庆北到成都东的运行时间、路程,利用v=可求出重庆北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
(2)列车通过大桥的距离为:s′=s车+s桥,据此计算。
【解答】解:(1)列车从重庆北的发车时间为7:40,到成都东的时间为10:10,
则重庆北到成都东所用的时间为:t=10:10﹣7:40=2h30min=2.5h,
重庆北到成都东的距离为s=315km,
故列车由重庆北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为:v==126km/h=35m/s;
(2)列车通过大桥的距离为:s′=s车+s桥,s车=360m,时间t′=72s,速度v′=30m/s,
则有:s′=v′t′=s车+s桥,即360m+s桥=30m/s×72s,
解得,s桥=1800m=1.8km。
答:(1)列车由重庆北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为35m/s;
(2)该大桥的长度为1.8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适中。

  • 福建省福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8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