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
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的,它的传播速度约为 。
2.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漠河某气象站实测最低气温为,刷新了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这个温度读做 ,它与新疆吐鲁番出现的最高气温的温差是 。
3.今年9月30日晚,中国选手谢震业、葛曼棋双双加冕杭州亚运会男女百米“飞人大战”冠军。以奔跑时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裁判员是通过相等路程比较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4.物理学是研究 、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熄灭?可能是灯丝断了。这个过程中,“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5.周末,天气晴好,小明发现树荫下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
6.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首架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3000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7.中国“复兴号”动车组代表中国速度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小聪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8.2022年河南郑州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向空中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高空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形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9.我市环卫工人每天用洒水车清洁街道卫生。洒水车洒水作业时沿平直街道匀速行5min前进了600m,洒水车的速度是 。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车的2倍,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10.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小孔成的倒像是 (选“虚像”或“实像”),若光屏向小孔靠近,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暑假我们去伊通湿地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池塘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其中我们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人看见的鱼是比鱼实际位置要 的虚像(选填“深”或“浅”)。
12.在某次雷雨中,小明在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处约为 m,为了减弱雷声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小明将房门紧闭,这是在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13.我们唱乐谱中的“1、2、3、4、5、6、7”时,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噪声监测仪上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如“55、60、70”,这些示数的单位是 ,听众能分辨出笛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14.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时的读数为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时的温度读数为82℃,则此温度计标注的1℃对应的实际温度是 ℃。若此温度计测实际温度为25℃的某物体,则温度计的示数是 ℃。
15.在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中所说的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辨别乌啼和钟声。
16.2023年6月4日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为防止高温烧坏返回舱表面,在其表面涂有一层特殊固体材料,此材料在 (填物态变化)成液体后再汽化成气体,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
17.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18.小西在网络语音会议时能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发言,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从电脑里传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中。会议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分析,这是在 控制噪声。
19.河洛大鼓是流行于洛阳地区的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常见的表演形式是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鼓皮绷得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
20.学习了温度这一节后,巴蜀中学初二年级的鹏鹏同学自制了一支液体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1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处,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70格处,则该温度计的量程为 ℃;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第55格处,则壶中水温为 ℃。
2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看电影时,我们从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反射。
22.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以适应高温的环境。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3.深秋的清晨,吴老师准备开车去上班,上车后,看到挡风玻璃上有一层小水珠,这是(车内/车外)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 (吸/放)热。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液化后贮存在钢瓶内的。
24.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演奏时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发声的 就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 ,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6.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听到电子琴弹奏的优美的乐曲,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27.小明同学3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记录为:25.86cm、25.87cm、25.88cm,由此可知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理课本长度的平均值是 cm,采用这种多次测量的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消除误差。
28.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到相同终点。甲在前一半时间里以3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4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则乙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9.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30.《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的梳妆打扮。梳妆时人距离铜镜3m,并且以0.5m/s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1.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吸收热量。
32.现有a、b两个金属球,都是用同种材料做的,a球的质量为267g,体积为30cm3;b球的质量为445g,体积为60cm3.其中一个球是空心的,一个球是实心的,则 球是实心小球,它的密度是 kg/m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 cm3。
33.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 ,可以避免冻坏蔬菜。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4.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 和 的自然科学。
35.如图所示的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甲、丙的 是不相同的;甲、乙的 是不相同的。(两空选填声音的基本特性)
36.一只昆虫跌落在小明的新铅笔上,小明突发奇想,让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昆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
37.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的同一位置时,编钟发出不同 的声音;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不同 的声音。(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8.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 个金属板。加热时瓶中的水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该过程是 (吸热/放热)的。

39.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其原来的液体是 ;如图所示,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液面将 (升高/降低)。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 (上端/下端);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0.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使气态氯乙烷在加压下 后封入小瓶中;使用时,医生按下按钮,瓶内喷出的液态氯乙烷接触到受伤处迅速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受伤处骤冷,起到镇痛作用。
41.体育课上,在队伍行进过程中,同学们动作整齐划一,同步前行,小明同学相对身后的小聪同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体育老师的口号声是通过 传递到同学们的耳中。
42.我国自主研制的超音速巡航战斗机,具备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该战斗机以2倍声速的航行速度飞行5min通过的路程为 km;该战斗机从敌人上空自东向西飞过,当敌人听到飞机从头顶传来的轰鸣声时,战斗机在敌人的 (选填“东”、“上”或“西”)侧。(设声速为340m/s)
4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 吸热;我国北方冬天在贮藏菜的地窖中放一桶水,是利用水 放热,使地窖中的温度不会太低;寒冷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前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冰花”形成在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4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釜的铸造:“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铁化如水”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铁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5.当小明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小聪同学时,小聪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在同一平面镜中看到小明同学,由此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6.我国自主研制的超场声速巡航战斗机,具备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可达声速的2.5倍,为 m/s;该战斗机以2倍声速的最大航行速度飞行5min通过的路程为 km;该战斗机从敌人上空自东向西飞过,当敌人听到飞机从头顶传来的轰鸣声时,战斗机在敌人的 (选填“东”、“上”或“西”)侧。(设声速为340m/s)
4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传播速度为 m/s。
48.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站成笔直的一队,同学们是利用 的知识将队形排成直线的;在队伍行进过程中,同学们动作整齐划一,同步前行,小明同学相对身后的小聪同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49.在学习过《汽化与液化》后,小华联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①阴冷的雨天,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上,窗户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会出现大量的水雾;②自己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发现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室内的气温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室外。
50.小明在公园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 而形成的;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 像,他还看到鱼在水中游,看到的鱼是光的 而形成 像。

()
()
参考答案:
1. 空气 340
【详解】[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教室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 见解析 102.6
【详解】[1]当温度低于零度,表示零下温度时,通常在温度前加“-”来表示。-53℃读作零下五十三摄氏度,或负五十三摄氏度。
[2]两个地区的温差为
3. 运动 时间
【详解】[1]以奔跑时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相与运动员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计时牌是运动的;
[2]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路程相同,用时越多,运动越慢。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记录所用的时间,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
4. 声 猜想与假设
【详解】[1]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用而且有趣的学科,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里“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5.直线传播
【详解】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60
【详解】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7. 运动 振动
【详解】[1]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8. 升华 吸收 凝华
【详解】[1][2]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容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3]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有的液化成为小水滴,有的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9. 2 6∶1
【详解】[1]根据,洒水车的速度为
[2]根据,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10. 实像 变小
【详解】[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若小孔、蜡烛位置固定,只将光屏向小孔靠近,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变小。
11. 折射 浅
【详解】[1][2]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
12. 1700 传播过程中
【详解】[1]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小明距雷电产生处的距离约为
[2]为了减弱雷声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小明将房门紧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对声音进行减弱。
13. 音调 dB 音色
【详解】[1]我们唱乐谱中的“1、2、3、4、5、6、7”时,声音的音调不同,并且音调越来越高。
[2]噪声监测仪上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监测仪上示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听众能分辨出笛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14. 热胀冷缩 22
【详解】[1]常用的温度计玻璃泡内一般是酒精、煤油或水银,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由2℃到82℃,共80个格,实际温度变化了100℃,故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为
即此温度计标注的1℃对应的实际温度为。
[3]设实际温度为25℃时,此时温度计上对应的刻度为t,由题意知
解得
15. 渔火 音色
【详解】[1]渔火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2]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通常利用音色来区分发声体,因此诗人根据音色辨别乌啼和钟声。
16. 静止 熔化
【详解】[1]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与返回舱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静止的。
[2]根据物质的物态变化特点可知,返回舱表面涂一种特殊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的过程均要吸热的特征,而防止返回舱的温度升得过高。
17. 不变 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蒸发,蒸发吸热
【详解】[1][2]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18. 音色 空气 传播过程中
【详解】[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小西在网络语音会议时能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发言,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电脑里传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中。
[3]会议时将门窗关闭,阻断了声音的传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分析,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9. 振动 高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2]鼓皮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0. -40~180 70
【详解】[1]由题意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温度计测量时,液面停在20格处,100摄氏度时,液面停在70格处,即50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此温度计70格以上仍有的格数为
110-70=40
所以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t高=2×40℃+100℃=180℃
0℃以下有20格,则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t低=20×(-2℃)=-40℃
该温度计的量程为-40~180℃。
[2]液面停在第55格处,壶中水温
t=(55-20)×2℃=70℃
21. 红外线 漫
【详解】[1]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2]屏幕做成粗糙的,可以使光在屏幕上发生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
22. 加快 压缩体积
【详解】[1]南方的热带的树木叶子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加快水分的蒸发,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2]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3. 液化 放 压缩体积
【详解】[1][2]深秋的清晨,温度较低,车内温度较高,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车内的玻璃上,液化放出热量。
[3]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的是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
24.响度
【详解】演奏时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就越大。
25. 热胀冷缩 35~42℃ 可以
【详解】[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医用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35~42℃。
[3]体温计受冷液面不会自动下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6. 音色 音调 信息
【详解】[1][2][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音色;演奏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不同按键,使振动的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声音既可以传递能量,又可以传递信息,我们听到电子琴弹奏的优美的乐曲,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7. 1mm 25.87 不能
【详解】[1]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得,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物理课本长度的平均值是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28. 3.5 3.75
【详解】[1]设甲所用的时间的一半是,则总时间为,则根据,总路程为
所以甲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设路程的一半为,则总路程为,根据,乙所用的总时间为
则乙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9. 同种均匀介质 不改变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改变。
30.不变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梳妆时人逐渐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将不变。
31. 液化 熔化
【详解】[1]冰冻的矿泉水瓶子的外壁会出现许多小水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
[2]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是因为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使人感到凉爽。
32. a 8.9×103 10
【详解】[1]a球的密度为
b球的密度为
因为a、b两个金属球都是用同种材料做的,a金属球的密度大于b金属球的密度,所以,a球是实心的, b球是空心的。
[2]a球的密度
[3]b球的质量为445g,b球材料的体积为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
33. 凝固 放出 低 压缩体积
【详解】[1][2][3]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放在地窖中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的温度不至于降的太低,从而防止蔬菜被冻坏。
[4]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
34. 相互作用 运动规律
【详解】[1][2]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力、热、光、声、电等物理现象,研究物体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35. 音调 音色
【详解】[1]对比甲、丙两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则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
[2]甲、乙两个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6. 18.00
【详解】[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
[2]昆虫爬行的长度
昆虫爬行的速度
37. 响度 音调
【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的同一位置时,同一编钟的同一位置控制了音调相同,力度不同会使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故编钟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2]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相同的力度控制了响度相同,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故编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38. 汽化 液化 放热
【详解】[1]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
[2][3]金属板底面出现的小水滴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板,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39. 水 降低 下端 减小细管直径
【详解】[1]根据文字记载,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其原来的液体是水。
[2]空气温度计是根据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红色液体下降。
[3]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红色液体下降;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球形瓶内的气体受冷体积收缩,红色液体上升,所以空气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在下方。
[4]将细管做得再细一点或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当温度改变时,液体上升或下降比较明显,可以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
40. 液化 汽化 吸收
【详解】[1]在常温下让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
[3]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
41. 静止 空气
【详解】[1]同学们动作整齐划一,同步前行,小明同学相对身后的小聪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小明相对于小聪是静止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体育老师的口号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同学们的耳中的。
42. 204 西
【详解】[1]该战斗机以2倍声速的航行速度飞行5min通过的路程
[2]该战斗机从敌人上空自东向西飞过,因为飞机的飞行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当声音传到地面时,飞机已经飞过敌人头顶,故战斗机在敌人西侧。
43. 升华 凝固 凝华 内侧
【详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食品降温,起到保鲜作用。
[2]冬天,在菜窖中加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空气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冻坏蔬菜。
[3][4]冬天的早晨,外面的空气温度很低,屋内空气温度要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凝华成小冰晶,所以,就会有冰花在窗玻璃内部了。
44. 熔化 吸收 晶体
【详解】[1]“铁化如水”是从固态转化为液体的过程,称为熔化。
[2]熔化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3]铁属于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45. 能 可逆
【详解】[1][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当小明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小聪同学时,小聪同学能在同一平面镜中看到小明同学。
46. 850 204 西
【详解】[1]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所以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为
[2]该战斗机以2倍声速的航行速度飞行5min通过的路程为
[3]该战斗机从敌人上空自东向西飞过,当敌人听到飞机从头顶传来的轰鸣声时,战斗机在敌人的西侧。
47. 直线 真空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m/s。
48. 光的直线传播 静止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站队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2]同学们动作整齐划一,同步前行,小明同学相对身后的小聪同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是静止的。
49. 内侧 高于
【详解】[1]阴冷的雨天,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在窗户的内侧液化形成小水滴。
[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这是因为室内的气温高于室外。
50. 直线传播 反射 虚 折射 虚
【详解】[1]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成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2][3]湖面上的“倒影”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该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虚像。
[4][5]透过水面看水下的鱼,光线经过了空气和水两种介质,发生了折射,鱼的像也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也为虚像。
()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含解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所属分类:作业答案